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章慕尼黑之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我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即使早就當上了帝國總理,希特勒還是不斷追憶國社黨在慕尼黑初創的時期。對於他來說那是國社黨歷史中的英雄時代,一個“鬥爭的年代”,那時他和戰友們結成了秘密的社團,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我們的老國社黨員們是好樣的,那時一個黨員可能失去一切,卻得不到任何利益。”國社黨在短短4年內就從一個小黨派發展成慕尼黑政界舉足輕重的力量——首先應該歸功於希特勒本人。他走上政壇時是個“想征服整個民族”的“十足的無名之輩”,15年之後他達到了目的。這個獨裁者沒有忘記,慕尼黑這座大都市是他成就大業的跳板。為了表示謝意,1935年8月他授予慕尼黑“運動之都”的稱號。

當然,沒有希特勒的因素,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不可能崛起。如果沒有希特勒,它只能是德國政壇上眾多的民族主義右翼小黨派之一。但是同樣的,如果沒有戰後的特殊條件,無論在巴伐利亞還是全德國,如果沒有德國戰敗後的經濟困境、社會的不安定和集體性創傷,這個民粹主義的煽動者不可能從一個籍籍無名之輩搖身變為政界要人。時勢對希特勒有利,同時希特勒也比他的所有民族主義右翼政黨的競爭者們更巧妙和更無所顧忌地利用了時勢。

1920年3月,在東普魯士的農業長官沃爾夫岡·卡普(Wolfgang Kapp)和駐柏林的國防軍第一集團軍司令瓦爾特·馮·呂特維茲男爵(Walther Freiherr von Lüttwitz)領導下,右翼的魏瑪共和國反對者們進行了第一次企圖推翻他們憎惡的魏瑪共和國的嘗試。雖然政變幾日後旋即宣告失敗,因為工人階級透過大規模的罷工讓公共生活陷於癱瘓,但是巴伐利亞的反革命力量看到迫使社會民主黨人約翰納斯·霍夫曼(Johannes Hoffmann)辭職的時機到來了。3月16日,邦議會選舉現任上巴伐利亞政府總統古斯塔夫·裡特爾·馮·卡爾(Gustav Ritter von Kahr)為巴伐利亞總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