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戈爾茨利精神病醫院工作的那幾年是我的學徒時期。左右了我的興趣和研究工作的是下面這樣一個急迫的問題:“精神病人的內心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這是個我當時並不瞭解的問題,我的同事們中也沒有誰關心這樣的問題。精神病學的教師對於病人要說的話並沒有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倒是如何作出診斷或如何去描述其症狀和編制出統計數字。從當時流行的臨床觀點來看,病人的人格即其個性,是毫無關係的。相反,醫生帶著一長列剪貼好的診斷病歷及詳盡記錄的各種症狀來見其病人。病人們被定性分類,診斷書上也蓋上了橡皮圖章,在大多數情況下,事情至此便算解決了。精神病人的心理,不管怎樣,是根本不起作用的。
在這一點上,弗洛伊德便變得對我極為重要了,特別是因為他在癔病和夢的心理學方面進行了基礎性的研究。對我來說,他的觀點指明瞭對個別病例進行密切調查和了解的道路。儘管他本人是個神經病學家,但他卻把心理學引進了精神病學。
我仍然能十分清楚地回想起那時候引起了我極大興趣的一個病例。一個年輕婦女由於患“憂鬱症”而被收進了這所醫院。醫生像往常那樣對她進行了仔細檢查:詢問了既往病史,進行了各種檢驗及體格檢查之類。診斷結果是精神分裂症,用人們當時的術語來說就是“早發性痴呆”;預後:不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