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成就帶來的難題
自一九六〇年以來,每一屆新政府上臺時都深信它的前任忽視了大西洋關係,因此宣稱新政府要優先彌補這個缺陷,保證要執行果敢的新綱領。可是,沒有任何一屆政府實現了它宣佈要實現的重大改進。說來可笑,在這方面費的力氣越多,問題似乎也越多。
這並非事出無因。對於大西洋關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懷念,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馬歇爾計劃。當時美國提出的一項大膽的創議激起了歐洲的熱情和感激之情。大西洋和歐洲的機構大量湧現,要制定一個偉大的宏圖。美國外交政策的夢想實現了:美國道義上的領導作用,引起了自發、真實的一致意見;毫無強制之意的合作;民族利益和強權政治的“過時”觀念被破除了。
在戰後那些令人興高采烈的年代裡,人們大致看到,歐洲人的態度也許並不像表面上看來那樣新奇;這同民族利益的牢固觀念是完全一致的。我們採取這種新方針的實際後果是使一個疲憊破損的大陸得到保護,得到經濟援助和技術力量,而並不要求它拿出相應的報償。然而,對於一整代的美國領導人來說,這個經歷卻代表著理想的國際關係。他們沒有進一步去想,慷慨大度雖然使稱王稱霸變得可以令人忍受,但是卻沒有變得可以令人接受。對於“新的”大西洋關係的考驗,不是在它形成的那幾年,而是在它所宣佈的目的達到了的時候。等到歐洲恢復了它的經濟實力和政治自信心,歐洲國家有能力堅持自己的觀點的時候,換句話說,等到他們真正有了選擇的餘地時,我們就會知道,我們究竟是參加了一個新紀元的誕生,還是參加了舊傳統的修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