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務與戰略平衡
在整個歷史上,各國的政治影響大體上是跟它們的軍事力量相關聯的。儘管各國在其制度的道義價值和威望上各不相同,外交技巧可以增加而決不能替代軍事實力。說到底,軟弱總是招引侵略;虛弱無力的結果是放棄政策。有些較小的國家短時期內在世界範圍內起過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只有在國際均勢的安全範圍以內行動時才能起這樣的作用。力量均勢,這個在美國政治著作中備受誹謗的概念——使用時很少不在它前面加上“過時的”這個輕蔑的字眼——實際上是和平的前提。當然,計算力量只是政策的開端,不可能是它唯一的目的。事實仍然是,如果沒有實力,那麼就連最高尚的目的也有受人擺佈的危險。
這對美國人來說是需要學習的艱難的一課。在兩大洋的保護下,一個多世紀來我們深信,我們不必講戰略問題。在大國中間,只有我們設想,我們可以憑純潔的動機得勝;我們對世界的影響似乎跟自己的實力沒有什麼關係。我們總是在孤立與憤然捲入之間搖擺,而不管是孤立還是捲入,我們都是從道義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甚至我們的軍事努力也有抽象的特色,我們更多地注重後勤而不是地緣政治。在我國的歷次戰爭中,我們一般地是用資源的力量而不是用果敢大膽或戰略概念來拖垮敵人。
到六十年代後期,我們再次受到撤退的誘惑。一場拖延不決的戰爭引起的苦悶,使有些人認為:我們的問題是由於我們在全世界管得太多而引起的。原來針對越南戰爭的批評,很快擴大到我國全部軍事計劃和義務。明達的輿論曾經支援我國在戰後一個世代裡開明地捲入世界事務,可是這時似乎急劇地轉過來反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