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一二年(唐玄宗先天元年),杜甫生在河南鞏縣的瑤灣。這時他的父親杜閒已經過了三十歲,母親在他降生後的幾年內便死去了,他的詩裡一再提到的弟妹,都是繼母盧氏所生的。幼年時,他曾經有一個時期寄養在洛陽建春門內仁風裡二姑母的家裡。這姑母是一個事事都捨己為人、不懂得自私的女子。有一回,杜甫和姑母的兒子同時染上嚴重的時疫。她焦心苦慮,看護這對錶兄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總是先照顧沒有母親的侄兒,後照顧自己的兒子,最後是侄兒的病漸漸有了轉機,恢復健康;兒子的病卻一天比一天沉重,不免於死亡。
杜甫當時年幼,還沒有記憶,他既不知道患過這場重病,更不知道姑母是怎樣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救活了他的生命。他長大後,人們告訴他這段故事,成為他心靈上一個沉重的負擔。這事在他生活的開端給他暗暗地塗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
杜甫自己也說,“少小多病”,不是一個健康的兒童,但他生長在一個健康的時代。這時中國統一已將及一百年,農村經濟繁榮,交通發達,商業和手工業,甚至簡單的機械,都有相當的發展。人民在這時自然也健壯起來,無論在體質上或精神上都具有堅定的自信心,去承受、去採用許多外來的新鮮事物,而不感到任何危險。所謂胡族的影響,雖說南北朝時即已開始,但情形卻迥然不同:南北朝時我們只看見中國文化在外族武力的侵凌下隨著偏居江南的政權一天比一天衰弱下去,萎靡下去,到了唐代則賓主分明,所有外族的文物,無論是美術、建築,以及服裝用具,只要傳到中國來,都足以促進中國自己文化的發展。所以當時中國的門戶是敞開的,外國人有的由陸路經過敦煌、涼州直達長安,有的由海路經過廣州、泉州,北上揚州,胡商的足跡遍海內,胡僧的寺院麇集兩京,西域諸國許多有專門技術的人都願意到中國來顯一顯身手;漢人看著這些外族既不感到什麼威脅,外族人到這裡也往往得到了他們的第二故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