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雙方歡天喜地的出門去,走到路上一商量,杜先生的大恩大德何以圖報?商量的結果多一半是:翌日報紙上刊出了勞資雙方共同向杜月笙鳴謝的啟事,然後制一塊歌功頌德的匾額,僱一班服裝整齊的軍隊,由勞資雙方推派代表,吹吹打打的送到杜公館,鳴炮,奏樂,致頌詞,再由杜月笙笑容可掬的接受。
杜公館的人談起調解工潮接受上匾這件事,常會搖頭苦笑的說:
「像這樣的匾簡直多得來嘸沒擺處。」
如此說來,杜月笙調解工潮的次數,同樣的也是多得來算不清楚了。──事實確也如此杜月笙調停工潮,幾乎無月無之,或以為,他用大貼其錢的方式解決爭執,勞資雙方固然是皆大歡喜,盡歡而散。可是,在杜月笙本人,像他這樣資方出一個月,他出兩個月,一貼便是一倍,一件工潮如此,十件如此,一百件也是如此,縱使他有金山銀海,十片八片中匯銀行,不也被他散盡貼光,宣告破產了嗎?其實咧,套一句北方人的話,「滿不是那麼一回事兒」,因為,但凡為付遣散費而與工人發生糾紛的老闆,倘若以他們的經濟情況加以區分,不外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仍然有錢,不過鑑於他這片店或廠無利可圖,因而出之於關歇一途,對待工人,反正「擺擺」定了,因緣已斷,錢是自己身上的肉,能夠少付兩文,當然交關開心的「守財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