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冬天,大學即將放寒假時,《陝西文藝》編輯部主任董得理詢問路遙,願意不願意到編輯部來幫忙工作一段時間?路遙表示願意。
那時候,大學裡提倡“開門辦學”,學生經常到社會上搞各種活動,編輯部也講“開門辦刊物”——走出去,請進來,給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摻沙子”。編輯部利用這種風氣,對外以“工農兵摻沙子”的名義,將一些他們認為有培養前途的青年作者借調到編輯部,一方面參與編輯工作,一方面培養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前後被抽調到《陝西文藝》編輯部的有:路遙、白描、葉延濱、葉詠梅、牛墾、徐嶽、王曉新等。
當時,《陝西文藝》編輯部還在西安東木頭市的172號院裡。西安城裡像這樣的老院子很多:大門是老式的高門檻木門,開在街房的西側,院內有幾進土木結構的房屋,因為在原佈局的基礎上拆拆蓋蓋,院落裡已不那麼整齊了,有窗欞敞亮的高大正房,也有低矮簡易的青灰平房,這裡凸出來,那裡凹進去,通道七拐八拐,和普通居民的大雜院差不多。這是當時陝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的辦公地點。
東木頭市172號院裡,有個東跨院,青磚鋪地,老樹蔥鬱,一排坐南朝北的老式平房古色古香,新創立的《陝西文藝》,就被安置在這個小跨院裡。
說是新創立,實際上是原《延河》的班底,只是不能“復舊”,《延河》的名字不能再叫了。主編王丕祥,副主編賀鴻鈞、王繩武;編輯部主任董得理、楊維新;小說組組長路萌,副組長高彬;詩歌組組長楊進寶;評論組組長陳賢仲。那時我正在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就讀,是一個對文學事業充滿嚮往的青年業餘作者,先是因為投稿關係,幾次充滿敬仰的心情,來到過這個小院。(白描《小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