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毛澤東關於“學制要縮短”的教導,從1973年開始招收的學生,最長的學制是三年,後來,被統稱為“工農兵學員”。直到1977年招生制度改革,才恢復了全國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招生。
延安大學坐落於延安楊家嶺山下,延河之濱,當年,黨中央的所在地就在這所學校的旁邊。這是一所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學,由陝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吳玉章曾任校長。1943年至1944年,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字幹部學校和行政學院相繼併入。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延安大學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和革命幹部。
1973年的延安大學校園,十分的簡陋,教學樓由兩排窯洞組成,兩排窯洞上方又加蓋了一層磚瓦房。這一年,剛剛恢復招生時,只有四個系——數學、物理、化學和中文系招收了學生。中文系就在其中一排窯洞的二層上,只有一個班,共計30人,後來又從數學系轉來一位學生,增加到31人。
73級中文系的學生,大部分是來自延安和榆林的貧困學生。年齡也參差不齊,當時路遙年齡不滿24歲,同學中有的比路遙大六七歲,已經有了妻兒,有的比路遙小几歲。
路遙能成為這31名學生中的一個,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讀書,延川縣委書記申和當時的延安大學中文系主任,後來的延安大學校長、黨委書記申沛昌在其中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有幸終於就讀於這個具有光榮傳統的高等學府,對於山溝貧寒家庭出身的路遙來說,意味著這將是改變他人生命運的開始。路遙極為珍惜命運提供給他的這次機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