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中國派遣了一支遠征軍去緬甸,是由第五軍和第六軍組成的,這是蔣介石所能排程的最好軍隊,但結局十分悽慘。剛開始中國軍隊和英軍發生爭執,延誤了入緬的時間,等到進入緬甸時,一切已經太遲了。打仗的時間少,撤退的時間多。日軍在盟軍後方實施大規模的迂迴包圍戰術,中國軍隊和英軍只好忙著撤退。新二十二師和新三十八師發現自己的退路被敵軍切斷,於是燒掉卡車,焚燬輜重,企圖在雨季穿越陌生的那迦山(Naga Hills),到達西北邊的印度阿薩密省。但是隻有少數人到達終點,其中有一位是美國將軍,名字是史迪威。
又經過一番爭執後,決定設立一支新部隊,就是中國駐印軍。新二十二師和新三十八師的殘餘人馬,在印度心臟地帶比哈爾省(Bihar)的藍伽重新整軍。英軍負責糧食和衣服等後勤事務,美軍負責供應戰略物資及提供訓練。飛機運送來整補的中國軍隊,不只要強化兩個受損的師,還要成立第三個師,此外還有三個野戰炮兵團、兩個工兵團、數個坦克營、以及運輸與通訊單位。三個步兵師組成新一軍,由中將鄭洞國率領,接受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的管轄。
在不幸的緬甸第一次戰役中,蔣介石犯了一次很可惜的錯誤。他任命史迪威為中國軍隊的總指揮,卻沒有充分授權。這次任命多多少少出於外交的考量,以為史迪威會滿意這樣的頭銜,因此軍隊補給將不虞匱乏,而且史迪威還代表第三方的勢力,可以和英軍維持較好的關係,保障中國的權益。但是,一方面遵行中國軍隊的傳統,一方面也出於個人的習慣,蔣介石從來不曾放棄直接指揮屬下的權力,並沒有透過總指揮來傳達。這樣無異於以國家元首來執行軍事否決權。在過去,由於中國將領背景迥異,軍人的來源十分複雜,這種做法有其必要。但是這種曖昧不明的運作手法,卻激起史迪威很深的怨恨,他覺得自己被“出賣”了。1942年春天,史迪威想在緬甸集結大軍,他的中國屬下卻看到英軍逃離,暴露中國軍隊側翼,日軍快速衝向後方,想形成陷阱,因此屬下無意充當英雄。高階指揮官要不就忽略孤單的美國將軍,要不就吼回去,史迪威不曾忘卻這次屈辱。他建立駐印軍時,決定算清兩筆賬:一是必須在被迫撤軍的同一地區打敗日軍,二是必須在實質上成為中國軍隊的統帥。為達成第二專案標,他將第一次戰役中的資深中國軍官全逐出藍伽。選擇新一軍的指揮官,這一度成為重慶高階將領的話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