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時當過知青,當時沒有什麼知識,就被當作知識分子送到鄉下去插隊。插隊的生活很艱苦,白天要下地幹活,天黑以後,插友要玩,打撲克,下象棋。我當然都參加——這些事你不參加,就會被看作怪人。玩到夜裡十一二點,別人都累了,睡了,我還不睡,還要看一會兒書,有時還要做幾道幾何題。假如同屋的人反對我點燈,我就到外面去看書。我插隊的地方地處北迴歸線上,海拔2400米。夜裡月亮像個大銀盆一樣耀眼,在月光下完全可以看書——當然,看久了眼睛有點發花——時隔20多年,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
如今,我早已過了不惑之年。舊事重提,不是為了誇耀自己是如何的自幼有志於學。現在的高中生為了考大學,一樣也在熬燈頭,甚至比我當年熬得還要苦。我舉自己作為例子,是為了說明知識本身是多麼的誘人。當年文化知識不能成為飯碗,也不能誇耀於人,但有一些青年對它還是有興趣,這說明學習本身就可成立為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文史知識目的在於“溫故”,有文史修養的人生活在從過去到現代一個漫長的時間段裡。學習科學知識目的在於“知新”,有科學知識的人可以預見將來,他生活在從現在到廣闊無垠的未來。假如你什麼都不學習,那就只能生活在現時現世的一個小圈子裡,狹窄得很。為了說明這一點,讓我來舉個例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