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二講 心靈世界的建築思想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上一堂課,我們談了小說這一心靈世界的建築材料問題,今天我們要談這心靈世界的建築思想的問題。或者說上次是務實,這次則是務虛。我強調小說不是現實生活的世界,而是個人的心靈的世界,那麼個人的心靈我們將如何去衡量和判斷?我還強調小說的世界是用現實世界的材料建成,那麼作為創作者的個人是以什麼原則去處理現實的材料?就是說創作者個人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將如何解釋?談到這些問題,我們似乎不得不回到現實世界裡,雖然我早已宣告過,小說不是現實的寫照,而是獨立的存在,但我們總是無法迴避那個材料的問題,由於我們的創作材料來自於現實,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正視現實。

現在,我們就要來看看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的情形,這情形是如何在我們不同的觀照下,變換著形態,也就是與不同的個人產生不同的關係。但是,有一點我不改變,那就是方法,我依然是以技術的方法,量化的方法,這也許是個太刻板的方法,于思想這樣抽象的物件不合適,但我已說過,我們應當學習一些機械論,這可以使我們不至混淆某些事實。

現實世界是一個力量強大變化多端的世界,即便是個別的人性,都無法脫離它的制約來認識它,就像我們時常說的,要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面,所以要進行孤立的衡量是有難度的。認識的程度總是要受到時代的特定的社會價值取向的左右,似乎很難給它標準。舉一個例子:80年代初,作家張潔寫過一個很短小的散文,叫《揀麥穗》,大概一兩千字,寫小時候的一段往事。當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愛上了她們莊裡一個賣灶糖的老頭,她為什麼愛這個老頭呢?因為老頭來的時候,她可以用她拾到的麥穗換灶糖吃,後來她這段天真的戀情因老頭的去世而終告結束了。這篇散文在當時非常轟動,我以為它對於中國文學是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從1949年到1976年,我們對文學的要求是非常意識形態化的,文學總是擔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幾乎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產物,作為創作者的個人則被壓抑著。因此,張潔這篇小小的《揀麥穗》,便以它鮮明的個人化而開創了變革的風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