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托爾斯泰(1828—1910)的《復活》。寫這本書,托爾斯泰共花了從1889年到1899年整整10年的時間。我們讀起來會感到沉悶,它不是那種令人愉悅的讀物。我們所看到的《復活》的電影,是把它的比較世俗化的一面,作為主要的部分,看起來自然比較好看。
可是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感到很累,它不像《巴黎聖母院》那麼豔麗,歡樂,熱鬧,那麼響亮,這東西看起來就有點悶了。我常常想一個問題,20世紀出現了許多文學流派,非常之多,它們都是以獨特性取勝的,非常具有特徵。而這種特徵性其實大有問題,它們經不得別人來摹仿它,但它們又非常易於被摹仿,因為它們特點突出。一旦被摹仿,它們的特徵性就被抹煞。然後大家就需要坐下來談判,誰是第一個,好像價值就在於第一個。20世紀的藝術潮流都有這麼個問題,好像思想和形式的地盤都被佔領了,不得不獨闢蹊徑。於是我們便陷入這樣一個困惑:什麼才是我們的理想,究竟什麼是藝術的理想。而我覺得像托爾斯泰,雨果他們是沒有特點的,我覺得越好的作家越不具備特徵性,至少,特徵性在他們是極其不重要的。他不是以特徵性取勝的,他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是高度。我想托爾斯泰永遠不會怕別人去摹仿他,也不用怕別人去擠他的地盤,因為他超出地面,站在高處。我看托爾斯泰的東西,特別感到激動,我覺得他站得那麼高,可卻像你人生的夥伴,在你最困難時他可以幫助你,他總是要告訴你一個理想,這個理想你很難達到,可有了它在,事情就不同了。我特別想告訴你們我讀它的感想,但是今天我們不能感情化地議論它,我們的任務是要分析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