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嚴歌苓小說創作
柳珊
嚴歌苓小說的成功,絕大部分要歸因於她所創造的闡釋者。她的小說“總是瀰漫著闡釋者的魅力”[①]。這種魅力源自何處?很有可能,我們把握、分析這種魅力的過程將會勞而無獲,面紗揭開了一層又一層,不是越揭越少,而是越揭越多,面紗後面始終是面紗,闡釋者的真實面目並沒有清楚地顯露出來。但是可以自信並自慰的是:在每一張面紗揭開後,我們看到的將是闡釋者更加豐富迷人的身影,領略到更為美妙的藝術風致。
闡釋者自身價值觀念的不確定性
在嚴歌苓的小說文字中,所有的事件和活動,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動,都是由闡釋者講述的,而不是由事實客觀來顯示。文字正是在闡釋者的思想、感情、慾望的操縱下運作併發生。然而,我們不難發現,這個闡釋者總是在是與非、善與惡、光榮與恥辱、情感與理智之間躊躇不決、搖擺不定。因而,由他操縱的人物自然也具有兩面性。對於那些通常為人們所謳歌讚美的人物,闡釋者在謳歌讚美的同時,又本能地展示了他們的殘酷性和不完美性,如《雌性的草地》中的沈紅霞,她是一個可敬而又可怕甚至可憎的人;《扶桑》中的扶桑則是一個可親而不可讚的人。至於那些兇惡卑劣的人,闡釋者又不忘凸顯他們善良勇敢的特徵,如殘忍好鬥的阿丁與公正俠義的大勇同為一人,這些優點和缺點共存的人是那麼真實地走進了我們的視線和心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