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正統七年,八月,魚山鹽池。
陳子平和高冉二人帶著眾多灶戶一同投靠劉君韜之後,劉君韜便對二人帶來的這三百八十戶灶戶進行了仔細的甄別,將其中願意繼續熬製私鹽的兩百戶灶戶留在了“魚山鹽池”,並且讓嚴虎率領臨時趕過來的一哨青壯留下駐守,協助這兩百戶灶戶做好恢復生產的前期準備。
之後,劉君韜便準備帶著剩下的一百八十戶灶戶返回魚山集,將這些灶戶全部安頓在魚山集之中。
臨行前,劉君韜對陳子平說道:“我看這樣,高冉和我先一步帶著大家返回魚山集,你暫時先留在這裡,抓緊時間從留下來的兩百戶灶戶中徵召願意加入我魚山集護衛隊的青壯,護衛隊具體的待遇嚴虎會告訴你們。”
陳子平點了點頭,抱拳說道:“大哥儘管放心,我會盡快辦妥的。”
“好!此事就交給你了!”
之後,劉君韜又對高冉說道:“你的任務也很重啊,咱們到了魚山集之後,我會盡快安頓好這一百八十戶灶戶,解除大家的後顧之憂。之後,你就要儘快從中徵集青壯加入我魚山集護衛隊。”
高冉也是抱拳說道:“得令!大哥儘管放心!”
其實陳子平和高冉的年紀都要比劉君韜大一些,但是二人剛剛投靠過來,劉君韜又沒有什麼像樣的頭銜,二人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劉君韜才好,便都隨著張驍軍、嚴虎管劉君韜叫起了大哥。
劉君韜開始聽著還很不自在,但是挺多了便也習以為常了,也就沒有說什麼。
次日,劉君韜、高冉、唐宇帶著一百八十戶灶戶浩浩蕩蕩返回了魚山集。
嚴虎則是開始在魚山鹽池進行佈防,按照劉君韜的意思,將麾下的一哨人馬共計四十名青壯分成了兩部分,三十名青壯駐守在魚山鹽池,把守各處、堅守高牆。
而剩下的十名青壯則是分成五組、每組兩人,散到魚山鹽池周圍打探訊息,同時想辦法將魚山集收編各處灶戶的訊息散播出去,最重要的是將陳子平、高冉等人得到的好處一起散播出去,爭取讓更多的灶戶動心來投。
如此一來,不但能夠繼續招募灶戶擴大勢力,而且還能將魚山集的名號傳播出去,擴大魚山集的影響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與此同時,陳子平也沒有閒著,一面招呼著那兩百戶灶戶收拾行囊、安頓家小,儘快安定下來準備恢復私鹽的生產,同時叫上了幾個得力手下,開始在灶戶中徵召青壯。
嚴虎也是從旁協助,派出手下的青壯將魚山集護衛隊的諸多好處說給眾人聽。
一時間,魚山鹽池中的兩百戶灶戶都是爭相加入,絕大多數的青壯都想要加入魚山集護衛隊。
與此同時,劉君韜率領眾人用了兩天的時間回到了魚山集。
早一步收到訊息的郭永忠、張白圭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將村中空閒的十幾間屋子收拾了出來,並且動員村中的男女老少在村子周邊搭建了數量充足的地窩子,供那一百八十戶灶戶臨時居住使用。
幸好現在正值炎夏,天氣炎熱、夜晚涼爽,這些地窩子也能住人,不用擔心太過寒冷。
而張白圭、郭永忠也帶著村中鄉親四下忙活,為眾人送來了糧食和簡單的衣物。當然,這些糧食和衣物都是記在了劉君韜的賬上,由從王家繳獲的錢糧之中進行抵扣。
暫時安頓好那一百八十戶灶戶之後,劉君韜便對高冉說道:“沒辦法,時間太緊了,只好委屈大家先安頓下來。不過你放心,用不了多久,鄉親們的生活就會變好的!”
“大哥這是哪裡話,在蘆葦蕩中,我們連地窩子都沒有,為了躲避野狼和賊人,我們幾乎是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這已經比蘆葦蕩中強多了!”
劉君韜指著遠處正在忙活的泥瓦匠、木匠,笑著說道:“等一等吧,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大家都會有地方住的!”
高冉雙眼微紅的看著周圍興高采烈的灶戶,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幸福生活,心中憧憬不已。
劉君韜見狀也是感慨不已,頓了頓,說道:“房子不是幾天內能建起來的,所以在此期間你還是要抓緊時間徵召青壯啊!”
“大哥放心,我一定儘快辦妥。”
劉君韜點了點頭,說道:“我會派人來協助你的。”
就在這天下午,張驍軍也帶著手下的青壯趕了回來,同時也為劉君韜帶來了好訊息。
“大哥,已經有六個村子同意併入咱們魚山集了!”
“好!如此大事可成!”
張驍軍卻皺著眉頭,說道:“只是這些村子的鄉老有個前提條件。”
“說!”
“官府那邊的黃冊和魚鱗圖冊如何變動?這需要咱們去想辦法,只有官府那邊首肯了,他們才肯和咱們商議合併的事情。”
劉君韜笑著說道:“意料之中的事情!”
說完,劉君韜想了想,繼續說道:“此事先放下,我找個機會去滑口鎮找胡德興商量一下。這段時間你先協助高冉,從遷來的一百八十戶灶戶中徵召青壯!”
“高冉?”
看著張驍軍疑惑的表情,劉君韜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沒讓互相認識。
於是,劉君韜找來了高冉,向二人吩咐了一下徵召青壯的事情。張驍軍和高冉當即領命,便一同準備去了。
就這樣,劉君韜一直忙活了半個月的時間,才將各方事項捋順。
遷到魚山集的一百八十戶灶戶已經安定了下來,嚴虎送來訊息魚山鹽池的兩百戶灶戶也已經開始恢復私鹽的熬製了,而唐宇也早已經返回了滑口鎮,那邊的三間產業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重新開業了。
看著一項項事務都走上了正軌,劉君韜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沒過兩天,張驍軍和高冉便前來複命,二人一共徵召了一百二十名青壯;隨後嚴虎、陳子平也送來了訊息,二人也徵召了一百八十名青壯。
至此,魚山集護衛隊驟然增加了整整三百名青壯,實力時間增長了三倍!
於是,劉君韜連夜制定了魚山集護衛隊的擴編方案:
此時,魚山集護衛隊加上那三百名灶戶青壯,一共有四百二十人。
劉君韜決定在原有“哨”的基礎上,再增加“總”的建制,兩哨為一總,一哨人馬為刀盾手,一哨人馬為長槍手,連同把總一共八十七人。
每總的把總由張驍軍、嚴虎、陳子平、高冉升任,一共設立四總,共計三百四十八人。
而剩下的七十二人則由劉君韜親自率領,清一色的裝備長刀,作為劉君韜的親衛使用,平日裡由劉君韜親自訓練。
次日一早,劉君韜便下令讓嚴虎和陳子平立即趕到魚山集,待二人趕到之後,劉君韜便叫上張驍軍和高冉,向四人公佈了自己的整編方案。
“一個月的時間,我魚山集護衛隊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來整編。諸位不但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對自己手下的青壯進行操練,而且張師傅也會為所有人配備相應的兵刃。一月之後,我將會向劉家去信,商議魚山集取代王家之事。屆時,我魚山集和安山鎮劉家是戰是和,就看劉家是何態度了!”
話音一落,眾人都是震驚無比,同時又是心潮澎湃,彷彿心中有一股奇異的感覺,自己未來的生涯已經偏離了原有的軌跡,走上了一條此前想都不敢想的道路。
待到劉君韜將護衛隊的擴編方案佈置完畢之後,張驍軍、嚴虎、陳子平、高冉便各自離去。劉君韜給了四人五天時間挑選人手,五天之後將會公佈四人各自的駐防地點。
之後,劉君韜便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了鐵匠鋪。
“張師傅,這是我需要的兵刃,二十天,可否準備齊全?”
張白圭看著劉君韜遞過來的單子,只見上面寫道:腰刀一百七十二把、藤牌一百七十二面、長槍一百七十二杆,長刀七十二把!
只一瞬間,滾滾冷汗便從張白圭的額頭流了下來。
“君韜啊,咱們是不是有些大發了?接下來你不會真的要打造鎧甲、火器吧?”
劉君韜笑著說道:“張師傅辛苦一下,一定要儘快趕製完成啊!”
“趕製這些其實並不難,之前咱們從王家繳獲了許多兵刃,其中有一些可以派上用場。只是,咱們打造了這些真的合適嗎?”
劉君韜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便轉身走開了。
“君韜!真的沒問題嗎?”張白圭喃喃的說著,心中還是憂慮不已。
五天之後,張驍軍、嚴虎、陳子平、高冉已經各自挑選好了手下人馬,並且已經將整個護衛隊的構架,按照劉君韜定下的建制搭建了起來。
當然,各級的伍長、隊長、哨長大部分都是從老護衛隊成員中提拔起來的,一小部分是灶戶青壯中的可造之材。
劉君韜見狀也不遲疑,當即下令:命令嚴虎率領麾下一總人馬前往魚山鹽池駐防,命令張驍軍率領麾下一總人馬前往滑口鎮駐防(人馬全部分散到三間產業裡),陳子平和高冉率領各自麾下的一總人馬駐防魚山集。
之後,劉君韜便對陳子平和高冉說道:“你們在駐防期間,我會親自操練這兩哨人馬。”
陳子平和高冉紛紛抱拳說道:“全憑大哥做主!”
接著,劉君韜又對張驍軍和嚴虎說道:“你們二人鎮守一處,也不要懈怠,就按照我的方法訓練手下兄弟。”
“得令!”
嚴虎那裡還好,地處偏遠,幾十號青壯訓練起來比較方便。而張驍軍身處滑口鎮,幾十號人馬一旦操練起來太過顯眼,劉君韜不太放心。
“驍軍,你這一總人馬太過顯眼,平日裡要將兄弟們分散開,在那三處鋪面駐紮。操練的話,一定要將兄弟們拉到鎮外隱蔽處,不要招搖過市、引人注意!要記住,樹大招風,何況咱們魚山集現在還是草創時期,不可過分惹人耳目!”
張驍軍沉聲答道:“大哥放心,我會注意的!”
佈置完這些之後,劉君韜便笑著說道:“好了,明日張驍軍和嚴虎便帶著手下兄弟出發吧。陳子平、高冉也要開始操練手下兄弟,我也要處理手頭上的事情了。”
“大哥還有何事要處理?”
四人疑惑的問道。
“過幾天我要去一趟滑口鎮,找胡小旗敘敘舊!”<!--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