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輩子的心血得到承認,建議又被採納,蔡邕心情極佳,談興更濃。他說起外孫——周瑜的長子周循,讚不絕口,眉飛色舞。說起女兒蔡琰最近研究的西域學問,既感慨又得意。這是一門全新的學問,可惜自己年紀大了,手頭事情又多,沒時間研究。又說起管寧的爭論文章,連連搖頭,說管寧偏居遼東,還在用舊式治學方法,無視新出現的證據,實在是未老先衰,讓人失望。
孫策對學問的事不太在行,但他很喜歡蔡邕這種與時俱進的心態。他雖然一把年紀了,卻不守舊,能夠正視新出土的碑誌、古物,好學不倦,每天讀的書多而且雜,就連楊修整理的豫章逸聞都讀得津津有味,還與古史記載相驗證,時有新見,讓人不得不佩服他那驚人的記憶力和學問的通達。
他就像一個行走的圖書館,而且配備了最高效的檢索系統,難怪學問做得如魚得水。
蔡邕說到興奮處,不可避免地談到了最近的輿情。孫策稱王,襄陽書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不過襄陽書院的學生大多沒做過官,對朝廷的眷念只停在概念中,反倒是深受孫策新政的澤惠,反對的聲音也不激烈。這幾年新事務也見得多,有些見怪不怪,加上孫策並非自立為王,而是朝廷封賞,絕大部分並不覺得孫策稱王就一定是叛逆。朝廷也在變,既然能遷都關中,推行新政,違背的祖制多了去了,為什麼不能打破異姓不能封王的規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