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高考的日子臨近了,而琴奶奶、琴母催促琴音去工地的呼聲也越來越緊迫了。琴音沒有告訴家人蕃薯稀粥店賺了多少錢,而是堅持默默地到店,幹活、備考。她也曾聽琴母說,自己是因為沒有到渡槽工地去,如果去了,會比哥哥、妹妹們更出色。
還有林前,自從蕃薯稀粥店賺了一些錢,林前便勸說琴音,既然蕃薯稀粥店能賺錢,就不必那麼辛苦去讀書了。林前說,考大學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賺錢麼?現在都有賺錢的辦法了,還用得著自找苦吃考大學麼?
琴音想,如果可以用“如果”兩字作假設,生活便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例如,如果我當初考上大學,那麼我就可以和楊韻一樣地在職場在佔盡先機了;如果我留給在省城,我就可以賺到一筆錢了。生活中,什麼都可以用“如果怎樣,那麼會怎樣”來假設,但是,最後什麼也沒有改變,什麼也還是老樣子。這不就是阿Q精神麼?
魯迅《阿Q正傳》中的阿Q非常窮,窮得只剩一條褲,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他的可悲卻主要還不在物質生活條件的被剝奪,而在於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壓在未莊生活的最底層,什麼人都能欺負他,可他卻並不在乎,常常好像還很得意。這事的關鍵,是他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分明捱了打,他卻想:“這是兒子打老子”;分明辦不到,他卻想:“這是我不想辦,要想辦,早辦到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