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431章 朕不答應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第1431章朕不答應

宋朝的右文政策,造就了龐大計程車紳隊伍,而這些賦閒在家知識分子也成了清議的主力。而趙昺清楚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清議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品評政治人物,讓政治人物知道節制自己,以免名聲太差。另一方面,其本身缺少外部監督,且主觀性較大,故他們所品評的人物,正邪的定性值得商榷。

換言之,被清流劃入“邪惡”勢力的人,多少也有些被“黑化”。且清流透過品評朝政來影響國家政策,顯然是包括皇帝在內的當權者所不願意看到的,如此就促使了朝野對立和學派紛爭,乃至黨爭。而以趙昺所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代的‘東林黨’。具體論之,東林人士品評朝臣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在朝人士分了類,多依據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價值標準。

這種價值判斷標準,是有侷限性的,也使得部分非東林人士不得不結黨自保,明末“黨爭”從而愈演愈烈,東林與非東林在京察和大計時相互打擊,例如齊楚浙三黨得勢後,“東林已為齊、楚、浙三黨斥盡”,顯然是洩私憤,這樣的政治生態對國家社稷是不利的。

將視角拉到東林黨死敵魏忠賢身上,可以說,與其說是魏忠賢挾持天啟皇帝、專擅弄權,不如說是天啟皇帝主動將一些權力放給魏忠賢,一方面,天啟帝自己可以輕鬆地處理朝政,投身一些“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天啟帝也許意識到強大的東林勢力對朝政的干預乃至對皇權的威脅,儘管東林士人大多是忠臣而非逆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