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浪蕩輕浮下的真心,可今日,赫連端硯突然流露出的猙獰還有狠厲,卻讓桑清漪的心顫慄。
赫連端硯掐著那個男子的脖頸時,面目是窮兇極惡般的猙獰,眼睛發紅猶如地獄燃起的烈焰,那一聲聲的質問,聲嘶力竭,卻又讓人感覺撕心裂肺。
就差那麼一點點,那個男子的脖子就被赫連端硯給生生擰斷了,玉音飛身過去勸阻,可赫連端硯卻置若罔聞,反而變得更加瘋狂起來,在最後的一剎那,玉音出手打暈了她。
桑清漪看著赫連端硯連睡著時都緊皺的眉頭,不明白一向溫良之人為何會突然變得如此,仿若那死去的女子是她的心愛之人。
不過,今日之事卻似乎也讓桑清漪更加明白了,當初赫連端硯那般的無所不用其極,用芯蕊、將軍府和整個丞相府來要挾於她,不過是欲斷了她的自盡念頭,在她命懸一線之時,更不惜作出承諾,“你若醒過來了,本王便讓你與那將門公子雙宿雙飛”。
桑清漪想,或許她並不曾真正瞭解過眼前的人,她看到的、想到的始終還只是表象,也許她應該重新認真的去認識和了解她,或許就從今日開始……
桑清漪是被一陣囈語聲給吵醒的,原來不知不覺間,她已靠著床柱睡了過去。
“不要,不要”
看著赫連端硯痛苦的表情,似陷在夢魘之中,桑清漪試著欲叫醒她。
“王爺,王爺”
叫了幾聲,赫連端硯不但沒有睜開眼睛,雙手卻在半空中亂抓,桑清漪生怕她把受傷的手再次弄傷,便一把抓住了她的手。
“王爺,王爺”
“不要,汐兒,不要!”
赫連端硯蹭地坐起身,一臉驚魂未定的模樣,在看到面前的桑清漪時,突然就變得激動起來。
“汐兒,不要,你不要傷害自己!是我,都是我的錯……”
“王、王爺”
桑清漪被赫連端硯驚惶不定的模樣和空洞的眼神給驚到了,還來不及作出反應,赫連端硯突然跳下了床,而後“鏘”地一聲,竟抽出了床頭懸掛的寶劍。
“不是,不是你汐兒,是我,是我該死”
眼看著赫連端硯突然提劍抹向了自己的脖頸,桑清漪驀地睜大了雙眼。
“不要!!!”
作者有話要說: 心情不好,話不多說,就醬
☆、第50章
玉音小心的用擰乾的錦帕給桑清漪擦去右手背上和手指上的血跡,而後是被劍割傷的手掌心。
玉音的動作雖輕之有輕,可碰到傷口之時還是免不了會痛,可看桑清漪卻是連眉都眉皺一下,只是臉色有些發白。
玉音拿過藥箱裡的白玉止血散後,抬頭看著桑清漪道
“可能會有點痛,王妃需忍耐一下”
桑清漪輕輕點了下頭,卻沒有別過頭去,就這麼看著玉音上藥。
直到玉音把傷口都包紮好,桑清漪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玉音不知是眼前的人太過堅強,還是足夠隱忍,抑或是不肯示弱於人,又或者是三者兼而有之,但不管是什麼,都讓玉音心感震憾。
看似柔弱的身軀之內,卻隱藏著那般巨大的勇氣,常年身處閨閣之內,不見刀槍劍戟,卻毫無猶豫地徒手去抓那冰冷鋒利的劍刃……
“王妃需當心,傷口不能沾水,也不要拿重物”
“好”,桑清漪抬頭看著玉音,“有勞玉音了”。
玉音站起身,“王妃便在此屋就寢,早些歇息”。
看著玉音轉身便欲離開,桑清漪突然開口叫住了她,“玉音”。
玉音回過身,“王妃放心,爺會沒事的”。
玉音走了,桑清漪的心似乎也跟著走了。
“小姐,夜深了,就寢吧”,如雨提醒道。
桑清漪這才從桌邊起身走到了床邊,如雨伺候著寬衣後躺到了床上,只是卻無絲毫睡意。
那一聲聲呢喃猶在耳邊,那人驚慌不安的眼神尚在眼前,她們離得那麼的近,她能清楚的看見她眼中的自己,那人是在看著她,卻不是真的她……
那冰冷的劍刃仿若猶在掌心,傷口一直在隱隱作痛。
“汐兒”
桑清漪忍不住在心裡默唸了一遍這個名字。
當玉音走進房中之時,看到的是窗邊的一個背影,寒風夾帶著一絲涼薄吹上了那單薄的身體,玉音走到一旁拿起了披風過去,剛走到身後,便聽到那有些遙遠的聲音
“她怎麼樣了”
玉音把披風給赫連端硯披上,“已上過藥了,並無大礙,爺不必太擔心”。
赫連端硯轉過頭,定定地看著玉音,“謝謝你,玉音”。
玉音只看著她的眼睛,“夜深了,爺就寢吧”。
赫連端硯卻沒有要睡的意思,看著窗外漆黑如墨的夜色。
“玉音,你相信陰間有奈何橋和孟婆湯嗎?”
玉音看著赫連端硯冷峻的側臉,沒有開口,而赫連端硯似乎也沒想要她的回答。
“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喝了那孟婆湯,就可忘卻前塵往事,轉世投胎,重新做人”
赫連端硯說著突然停頓了一下,抬頭望著遠方的夜空。
“可兩遭投胎轉世,我皆沒喝到這孟婆湯,或許是那老婦人忘記給我了,又或許是、、、”,赫連端硯突然轉過頭看著玉音,“是閻王給我的懲罰,要我生生世世都記住,日日夜夜都不得安寧”。
一字一句,仿若刀子一般,一刀一刀在玉音心中割下,伸出手輕輕地抓住了赫連端硯的胳膊,此時此刻,一切的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赫連端硯卻顯得很‘淡然’,“其實我並不屬於這裡,我原本是……”。
1990年,一個孩子無聲無息的降臨到了這個世上,而後又無聲無息地被丟棄在一個公園的角落,幸好上天眷顧被人看見,送到了一家兒童福利院,最終是活了下來。
也許是上天為了彌補這個孩子的不幸,六年後,孩子被一戶好心人家收養,雖算不得多富裕,卻也是小康之家。
這戶人家已有一個女孩,與這孩子同歲,因覺得女兒一個人寂寞,便領養了一個。
這戶人家姓南,女兒叫“南浠”,而那個領養的孩子,被爸爸取名叫“南蕭”。
自此,南浠和南蕭互相陪伴著長大。
南浠斯文恬靜,不過都是在在他人面前,在南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