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對於1669年的大明百姓來說,他們當然不知道,也無法體諒的朱明忠的內心的憂患。
一方面,作為皇帝,他深知人口對於大明的意義,知道這個依靠著10%的生存率去開拓殖民地的時代,人口數量決定著華夏未來的邊境。只要人口足夠多,未來的“美利堅”將是由說著漢語的華夏人組成。
而在另一方面,高產的土豆帶來的食物供應上的充足,將會給人口增長帶來什麼樣的刺激作用?在另一個時空中,可以種植在山坡上的玉米以及牆角的南瓜,加上“一畝種數十石,勝谷二十倍”的紅著,就像是興奮劑一樣,為中國的人口增漲注入了一道興奮劑。
在短短兩百年內,人口就從6500萬增升至4.3億。在一個前工業社會里,如此強勁的人口增長勢頭足以令人歎為觀止,且是就世界範圍而言。據說此速度已與進入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年均人口增長率不相上下,同時期的歐洲則不在話下。
這樣的一場人口增殖,來得迅捷、果斷又不事招搖,亦因此久不被覺察,過程中雖有零星的前瞻性警示言論出現,卻也頂多取得了驚世駭俗或聳人聽聞的言語效果而已,並無補於實事。如若不是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矛盾一點點得以突顯並漸趨尖銳,以致最終嚴重失衡幾乎影響到每個人的生計,並且導致了內亂的發生。
而這正是朱明忠所警惕的,也是他想要千方百計避免的,但同樣也是自相茅盾的,一邊是國家的未來需要更多的人口,一邊是過多的人口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