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十餘處古蹟為由,鄭重上本,請母親愛惜民力、節約物用。母親煩他們不過,擬將原定四萬的招募數削至二萬四千人,我自然是進言勸止的,畢竟四萬已是王孝傑等人計算後又經宰相商談核定之數,若再減少,恐妨邊事,順帶著便答應要替朝廷籌措那餘下一萬六千人的長久軍餉。
倒不是我多事,只是誠如阿歡所言,旁人一入了官場,自然有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上升的法子,如親王、郡王等宗親,則按時入朝列班,得聽一切大事,亦得遙領刺史、都督等職,有其本職可做,如我這樣的,卻無為官之本職,不過時不時在御前聽一耳朵,參與商議,一無系統,二無資歷,倘若不再積極向母親討要差使,則從何累積年資?因此有差使固然兢兢業業,無差使時,便要自己創造差使去兢兢業業。這差使接下來我也不心虛,一萬六千人的口糧,縱按公糧給用,以十二月,而非上番之月計,一年亦不過十餘萬石,方今天下清平,米價雖有上下,也不過是數錢至數十錢之間,只要沒有大災荒,就算加上所給之醬菜、鹽、布,一年至多三五萬貫便足以濟用,何況邊地還有屯田之策,只消尋個營生,年入有個一二萬貫,對母親和地官便算是有個交代了。於私,一二萬貫哪怕是在我這,也不是小數目,然而在一國之計,卻是微不足道,去歲大豐,得稅錢超百五十萬貫,地稅在八百萬石之上,尚不計租庸調諸色資課勾剝及內廷府庫所獲,無論自哪一項上設法,或開源,或節流,得出這個數都是輕而易舉——實在不行,真由我自己捐上數萬貫,敷衍一二年也非難事,橫豎我這公主第只供養我一人一身,我於釵環衣飾不大留意,自己日用花銷又多在宮內,除卻設學堂、資助士子之外沒什麼大用錢處,攢太多錢帛也沒用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