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嗚嗚!”曾參以哭聲應對。
“這就是你編排‘述而篇’的目的和用心吧?學習!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目的、學以致用!是不是?”樂歌追問道。
“樂伯伯!我往下讀!”曾參沒有正面回答,搪塞道。
“嗯!你往下讀!”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什麼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教導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懂得其中道理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讓他們從中得到啟發,千萬不要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問題,這樣做反而不利於他們的記憶和理解。”
“你先生是在傳授他的教學經驗啊!”樂歌道。
“是!”曾參應道。“先生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
“好!繼續往下讀!”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什麼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與有喪事在身的人一起吃飯,從來不曾吃飽過。”
“這是何苦?”樂歌應道。
心想:別人有喪事又不是你有喪事,你不吃飽幹嘛?
曾參哭喪一般地解釋道:“這裡表現出了先生的仁愛之心!還有就是禮數!就是對他人的尊重與理解!理解別人的感受!”
“哦?”樂歌應道。
“在喪事期間是不能大吃大喝,不能表現出放縱的行為!這也是周禮的規定!”曾參進一步解釋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