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什麼意思啊?”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道:“先生說:誰能不經過屋門而能夠走出去呢?誰說沒有禮制的約束、規定,人們會懂得禮呢?不去推廣禮制,宣揚仁德,怎麼能夠挽救這‘禮崩樂壞’的局面?為什麼沒有人走我所指出的這條道路呢?”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宣揚的德治、禮制,沒有人重視,他內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發出了這樣地感嘆!”
“為什麼把先生的感嘆放在這裡?”樂歌問。
“這個?”曾參道:“為了行文的需要,為了提醒世人!”
“哦?”樂歌應了一聲,說道:“繼續往下感嘆!感嘆吧!感嘆有毛用?”
“樂伯伯!”曾參應了一聲,繼續往下讀文。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質樸多於文采,就會給人有粗俗的感覺。文采多於質樸,就會給人虛偽的感覺。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文質彬彬,才是君子的形象。”
“嗯!好!”樂歌應道:“這段話言簡意賅,確切地說明了文與質的正確關係。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什麼意思?”
曾參應道:“先生說:做人的根本是正直,正直的人敢於面對虛偽、奸詐。只有正直的人才能保持社會的公正、合理。不正直的人即便現在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不過是一時僥倖地避免了災禍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