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其實!講的是包容、遷就、寬容、諒解……”曾參解釋道。
“你直接說‘忠恕’得了!”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經應道。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什麼意思?文縐縐地!”樂歌不滿地問道。
“嘿嘿嘿!”曾參偷笑了一下,解讀道:“先生說:管仲這個人,齊桓公的宰相。他的器量真是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先生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裡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麼談得上節儉呢?那人又問:那麼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也在大門口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裝置,管仲也有這樣的裝置。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麼還有誰不知禮呢?”
“這?這是指責管仲了?”樂歌問道。
管仲:姓管名夷吾,齊國人,春秋時期的法家先驅。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是!管仲不節儉、不知禮!”曾參應道。
“為什麼要批評他?而不批評宰我呢?嘿嘿!你先生這不明擺著?說外人、護自己的學生。”樂歌不動聲色地說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