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己亥篡清換天闕 第九十六章 國家機構的“調整”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馬文龍還告訴孫綱,新的國家成立後,大清朝的“捐納”制度,一定得想辦法廢掉。

這個“捐納”對孫綱來說倒是不陌生,所謂“捐納”,其實就是花錢買官,即使在後世,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花錢買官的“捐納”制度,在明朝就有,滿清王朝入關後沿襲晚明體制,准許漢人捐銀谷換取貢監功名或親屬封典。但向政府捐錢輸谷,便可買到中央政府郎官(正副司長)以下,地方政府道員(地級專員)以下的中低階文官實缺,當始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平定三藩之亂”開始之際。當時稱作“暫行事例”。但因為戰爭規模不斷擴大,軍費猛增,黃河淮河決口導致南糧北運中斷,而旱澇地震造成的哀鴻遍野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救濟的話,災民一旦暴動,將無法收施,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於是清廷開始“廣開捐納”。後來只要每當政府需要“額外收入”時,就臨時求助於賣官鬻爵的辦法,而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後,這個臨時性的制度就演變成了一項長期措施。

這種“權錢交易”的“捐納”制度,歷來為有識之士所痛恨,但因為“現象”過於普遍,有清一代,根本沒有人能拿出解決辦法來。

透過馬文龍說的,孫綱這才知道:“捐納”制度可以說是滿清帝國官僚體制的一大資源,到了晚清時期可說是主要資源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