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傳》的說法跟《公羊傳》和相似:
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稱武氏子,何也?未喪畢,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無君也。歸死者曰賵,歸生者曰賻。曰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不可以不歸。魯雖不歸,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辭也。交譏之。
也認為武氏子是周王朝的大夫。之所以沒稱他大夫,是因為“未喪畢,孤未爵”,意思是說因為平王的喪事未結束,新天子還沒即位所以尚未賜給他爵位(與《穀梁傳》說他是在為父守孝的觀點不同)。沒有正式的爵位而出使諸侯國,是不正確的。《春秋》不說他是“出使”,是因為當時(桓王服喪尚未正式即位)王室沒有天王。贈給死者的助葬品是賵,送給生者的錢財是賻(歸,通饋)。說贈送,才是符合禮制的。主動來求,是不正確的啊。即使周王室不來要,魯國也不應該不贈送;即使魯國不主動贈送,周王室也不應該主動上門討要。用了“求”字,最終的結果能不能求到還是未知數啊。所以一個“求”字,把王室和魯國都譏諷了。
假定武氏子的身份正如《穀梁傳》和《公羊傳》所言,是王室大夫但尚未得到正式任命,我覺得他來求賻是不是其實也是王室深思熟慮的結果?故意派這麼一個身份比較含糊的人來處理這件尷尬事,你說他代表王室是官方來討要賻的吧,他沒有正式被任命;你說他是私人行為吧,大家都知道他其實是有一定官方背景的——這樣萬一有人(譬如《春秋》)拿這個說事,說王室失禮了,王室發言人在記者招待會上也完全可以兩手一攤:啊,有這回事?王室不知道啊,沒有正式任命他為使者讓他去幹這麼沒羞沒臊的事啊。這完全是這傢伙的私人行為,不代表王室。我們強烈批評,堅決反對任何人以王室身份去各國求賻行為。如果有,你們一定要及時反映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