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何謂“獨樂”?就是後世的陀螺。
陀螺起源很早,儘管對於起源地,各國說法不一,但浙江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陀螺,絕對是人類文明中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實物!
很遺憾,因戰亂、天災等原因,關於此物的文字記載,很少存留下來。王葛所處的晉朝,稱此物為“獨樂”;唐代的記載中,稱“圓轉之器”;宋代稱“千千車”;明代稱“妝域”和“陀螺”。
也就是說,“陀螺”這個稱呼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明朝。
王葛削出“獨樂”的倒圓錐制式後,瞅瞅三條小魚,顏色怪好哩,就是不知道吃起來怎樣?再瞅瞅單腿而立、顯得有點傻的賊……白鶴,覺得自己僅削個圓錐,是不是太敷衍了?
算了,雕些花樣吧。
她先在獨樂上端、約銅錢大小的平面,畫出白鶴獨立。鶴的脖子跟身軀連線位置,是平面的中心,過會兒要從此處楔擰軸。確定好圖案,她把燭火挪至最近,再近就烤臉了,開始精雕。
前世時,木雕技藝被第二批錄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南行這一脈,承繼的是浮雕、透雕與鏤空雕。
有一點需要說明,雖然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浮雕、透雕技藝,但古代並沒有“浮雕”等說法。宋代李誡的建築著作《營造法式》中,倒是記載有“剔地隱起、剔地起突、剔地透突”的雕刻術語。前兩個指的為浮雕,後一個指透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