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弘治和正德年間,大明的銅銀比都還沒有崩盤,一直維持在1:1600-1800之間,劣幣的話這個比值要小一些。
等到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就不值這麼多銅錢了,這一點從明代《水滸傳》中的楊志賣刀就能看出,當時的一兩銀子,只能值1000文。
這背後就是美洲白銀的大量流入,由於有了這種量大保值的貨幣,使得當時的大明,手工業迅速發展,商業迅速的繁榮。但也帶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也間接的促成了張居正改革的成功。
而在鑄幣一個多月後,顏政儲備了銅料,悉數成了銅錢。
按照每串銅錢,可買一百斤帶殼稻穀的演算法,顏政將這些銅錢弄成了五百枚一串。
這個米價參考的是漳州,雖說福建屬於缺糧省,但將長期都是東蕃的貿易物件,用漳州標準,也更能直觀的看出兩邊物價的區別,方便顏政操作。
這一批錢,他的安排是先分出四分之一,成立了錢糧鋪。
並且直接要求每戶人家,認購一百斤稻穀的銅錢,還讓各個村長和學生,都去宣講錢這個概念。
這一條很快就被認可,實在是交易過程中,已經產生了不少貨幣性質的硬通貨,所以有了銅錢這種看上去就珍貴的東西,原住民都能接受。
明裔移民更是沒有二話,還紛紛跑到錢糧鋪,問能不能多認購一些銅錢。
在他們看來,這東蕃的銅錢成色俱佳,將閒置的大米換成銅錢,反而能夠保值,畢竟大米免不了儲存中的損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