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40章 通天手眼

熱門小說推薦

<!--go-->

言徵輕描淡寫兩句話,可在座的不少人當初都是親歷了那場動亂的,經由他提起,倒是一瞬間又陷入了那場令人膽顫的腥風血雨之中。就是那樣艱難的時刻啊!突然也就想起了在那樣的黑暗與艱難中,劈開叢生的荊棘,與遮天蔽日的陰霾,恍若天神降世一般,給上京城,給大寧朝帶來光明的人。

那個時候,他們所有人都覺得,先帝以國姓賜下的那個“寧”字,那個人,當之無愧。

誰能想到,不過數載,風雲變幻,榮光加身之人,竟成了逆臣,連“寧王”二字都成了不敢宣之於口的禁忌。

怎不讓人唏噓?

“寧王本是打算回朝平定局勢之後,再慢慢查詢那個通敵之人。誰知,他回朝之後等待著他的,卻是一場比之沙場更加兇險,不見刀光的爭戰。”言徵好似沒有察覺到這些人翻湧的思緒,仍是語氣平靜地繼續道。

“其實那本就是一場專門針對他佈下,不見硝煙的戰爭。寧王喜歡戰場上的真刀實槍,他不是不懂謀略,而是不想在朝堂之上內耗,讓大寧再次陷入不安的動盪之中。而就因為如此,他的結局便早已註定,一如起初那個設局之人想要達到的目的一樣。寧王被高高捧起,雖然未被重重摔下,可他不得不被逼離開朝堂,卸下手中兵權,迴歸鄉野。”

“寧王好似也當真安於鄉野,朝堂之中,那些暗中盯著他的眼睛被別的人別的事所吸引,不再那麼關注於他了。寧王卻始終記掛著那個隱於朝堂的毒瘤,便又開始著手暗中調查。”

“他雖然已經足夠小心,但還是引起了旁人的警覺,於是,有人便再容不下他,哪怕會大費周折,也要除之而後快。他或許本來還在愁苦要如何動手,沒想到,卻是天賜了良機。”

言徵略略頓了頓,目光往晉武侯身上掠去。

“那一年鬧了洪災,好些地方都遭了難,朝廷撥下了大批的賑災銀,那白花花的銀兩落在了重利之人眼中,就成了天大的誘惑。加上那位有心人恰恰好與這人有一些見不得人的生意往來,知曉這人命脈,稍加運作,就讓他突然銀子短缺。一旦週轉不靈,怕是有些產業要就此不保,恰恰在這個時候,讓他窺見能將賑災銀據為己有的可能,他自然便動了心思。我說的可對,晉武侯?”

言徵輕聲問道。

晉武侯身形一僵,沒有言語,雙肩卻是瞬間傾頹,到底如何,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這是晉武侯與其合夥之人商議何時何地又如何劫下賑災銀的親筆書信,用的是軍中暗語,此乃破解之法。另還有晉武侯親筆簽字畫押的認罪狀,還有一些以供查證的罪證,都在此處。陛下可下令三司仔細查驗,一一核對。”言徵一抬手,身後身穿喑鳴司玄衣的元鋒弓身上前來,奉上一隻匣子,言徵接過後,雙手奉到了延和帝跟前。

延和帝輕輕一個眼色,易顯德會意上前來,將那匣子接過,又在延和帝示意之下,轉遞給了陳閣老等人。

陳閣老及殿中其他幾個文武重臣將那匣子開啟來,一一檢視裡頭的東西,臉色各異,卻都算不上多麼好看。

言徵頓了頓,又道,“偏偏晉武侯劫下賑災銀之事本就是被人引入局中,他不知,他動手之時就已落下把柄,有心之人以把柄相要挾,他即便悔不當初,萬般不願,也只得成了那人的棋子。”

“文公!賑災銀是在江南一帶被劫掠,以文氏在江南的通天手眼,不可能半點兒不知吧?”言徵突然轉頭看向文公。

明明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問話,卻是將殿內諸人的心神都緊吊起來,不約而同往文公看去。這話什麼意思?

文公沒有回答,只是目光靜且冷地回望著言徵溫潤表象後,眼底透出的絲絲鋒利,他嘴角卻是半勾著一抹弧度,嘲弄諷刺。

“不過,文公你不是晉武侯,不會留下那麼多的罪證。哪怕是之前在揚州鄭府,你也是親口對晉武侯說的話,威脅也好,安撫也罷,即便我們再疑心,也沒有半點兒證據。而沒有證據,有皇后娘娘和太子在,有滿朝你的學生故舊在,有姑蘇文氏在,我們便奈何不了你。”

偌大的殿內鴉雀無聲,陳閣老與其他重臣都終於明白,陛下為何要請文公一道來的緣由。竟是因為……這樣?

“不過文公,百密一疏!你唯獨不該讓心中恨意左右,你知曉陛下與寧王兄弟情深,怕寧王若安然回了上京城,此事便還有轉圜的餘地,而你,不想給寧王任何自辯的機會。所以,你便動了讓寧王再也回不到上京的念頭,你要讓他畏罪自戕,坐實他的罪名!”

言徵的語氣漸沉漸利,望著文公的眼睛也終於失去了一貫的平穩,眼尾悄然染上了紅溼,他略握了握手,從袖中掏出一物。“你讓人牽線,找上了江湖上有名的殺手組織,修羅門。這個組織從來只拿錢辦事,並不會過問你的身份或是殺人的緣由,可唯獨,卻有一條規矩。”

“他們不收現銀,只收等價的寶物。寧王與寧王妃在江湖上也是成名的高手,他們的命很值錢,想必文公應該準備了不少的寶物,倉促之下,竟將先帝所賜,給皇后娘娘的聘禮也夾帶其中了。”

言徵拿在手裡的,乃是一方青玉鎮紙,玉中帶紅,渾然天成的一隻鳳凰,這東西,在場的許多人都有印象,正是當初先帝賜給文皇后的聘禮之一。

文公面色幾變,想必當初拿去修羅門買寧王夫婦命的寶物並非他親自收拾的,按理也是,這樣的小事他不可能親力親為,何況文氏清貴,這樣的阿堵物不會輕易沾手,否則斷然不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

眾人的目光各異,皆是落在文公面上。有方才言徵提起的偏頭關一役,眾人心中都是明瞭。再遙想當初,文公為首輔,又是國丈,有他坐鎮,按理陛下繼承皇位是板上釘釘,不該有別的聲音。

偏偏寧王回京後就是冒出了別的聲音,而且還不少,支援寧王之人隱隱有與陛下這邊分庭抗禮之勢,到底太不尋常,如今想來,若是出於文公授意,倒都說得通了。

(本章完)

<!--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