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葉楓繼續道:“既然說到和莊子的爭辯了,不由的讓人想起那句話:‘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人通常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客觀事實,便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其實那也只是所看的角度立場不同,無關對錯而已。如果一個人只為爭辯,就會給自己看到的那一面下一個龐大的定義,也就是以偏概全,也就是片面化、絕對化、擴大化。那麼必然會無意中引來一群與之爭辯的人。
“這個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全面的,黑白、善惡、對錯,對立統一於一體。這一點是“反者道之動”的原理的體現。哪怕是同一個詞語,不同的人看到這個詞語的第一個印象,心裡也肯定會有所不同,能聯想到的自然也不同,這個也就導致了各家對於經典書籍上的紛爭。
“其實並非不能擴大化以成一家之言,而是擴大化的時候,切記不能絕對化,片面化,而是要更加具有包容性,方才不會錯的離譜。”
陽明先生道:“這次輪到我提問了,那麼既然你提到了於莊子爭辯,那麼就有一個典故,不得不提。那就是莊子和他的好友惠子的濠梁之辯。葉老弟你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葉楓道:“這個故事出自《莊子.秋水》,
“原文是: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