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佃戶,咱家一樣能將田種上。”
“你是咋思謀的?快給爹老子說說。”看自家老大的樣子,徐德力感覺他好像是有辦法了!趕緊止住哭聲,開口詢問兒子。
“咱們買些牛和農具,僱人來種。官府給多少工錢,咱就給多少工錢,肯定是能僱來人種田的。官田那邊,每家一年的工上夠後,就不會影響分田,肯定有人想多掙錢找活幹。”
“僱人種田?哪得花多少錢?”
“花不了多少錢,官家的農場現在不就是僱人種田嗎?聽知道內情的人說,今年他們沒少賺,光靠收的糧就能將支出的錢賺回來。”
“你想啥著哪?你真是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捱打。官裡辦的農場若是隻靠種地,遲早上梁山。他們能接上不少官辦的活,還有自己弄了不少產業,如此才能養住人。種地、稍微遇點災禍,不但要將僱人的錢搭進去,還要摺進去本。為啥人老五輩的要將田佃出去,而不是自己合僱人來種?就是因為給人佃田,本始終在,折也是折佃戶的。”
徐德力將大明地主最核心的生存道理說了出來,地主不是農場主,他們不是生產者,只是土地這一重要的生產資料的擁有者。透過掌握著土地資源,他們儘可能的將生產風險轉嫁給了佃戶,自己只當受益者。哪怕遇到大自然災害,對他們的影響也是可控的。說白了就是食腐階層,而不是價值的創造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