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不下鄉,宗法大於國法。
這是大明的標配。
亦是崇禎皇帝一直想改變的。
倘若能在大明治下的地方,籌建起‘鄉、鎮’一級的常設基層,那麼大明的公信力、組織力、動員力,無疑都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若是能夠更進一步,深入落實到村一級,那絕對算顛覆原有的統治思維。
然而想要做好這件事情,並非所想的那般容易,甚至可以說堪比登天還難。
僅在崇禎皇帝心裡,所能想到的一座座大山,就不是那般好搬走的。
士紳、大小地主等特權群體,在地方上的實際控制和影響力。
主要的生產資料,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士農工商’所傳承悠久的思想問題。
土地生產力,總體偏下的核心所在。
大明賦稅制度,多數作用不到特權派身上等等。
想要著手破局,還叫大明的總體態勢不亂,崇禎皇帝所能想到的,就是一步步的改,一步步的調。
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
手裡攥著實打實的兵權,擁有聽話忠誠,能打仗的新軍,發揮好集體的優勢,開展掃盲工作,這不就是妥妥的擁躉派嗎?
先立足於北直隸這一核心基本盤。
掌控住這一根本所在,再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擴大,山陝兩地,遼東地區……
大明的所有問題,都能一一得到妥善解決。
“看來……代表多元化的京師大學堂,要給它先立起來再說了。”想了很多的崇禎皇帝,手指敲擊著龍案,囔囔自語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