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具體得了什麼病,又從什麼時候開始得的,不太清楚。總之,他費盡心機得來的皇位只坐了七年。那麼,曹丕死後,曹魏的政治格局又是什麼樣的呢?
下節再聊。
日期:2022-03-16 06:46:47
第一百二十四節 新格局
上一節我們聊到,曹丕具體得了什麼病,又從什麼時候開始得的,不太清楚。總之,他費盡心機得來的皇位只坐了七年。那麼,曹丕死後,曹魏的政治格局又是什麼樣的呢?
曹丕的繼承人叫曹叡。曹叡的生母是曹丕的結髮妻子甄氏。甄氏本來是袁紹的兒子袁熙的妻子,後來曹操攻陷了鄴城,甄氏作為戰利品被曹丕收入囊中。一開始兩個人還很恩愛,曹丕稱帝后,寵妃越來越多,加之甄氏比曹丕大五歲,也慢慢顯露色衰之相,曹丕便開始冷落甄氏。甄氏自然有些怨言,曹丕大怒,賜死了甄氏。甄氏死的時候很慘——被髮覆面,以糠塞口。用頭髮遮住臉,是讓她在地下也無臉見人;米糠是給牲口吃的,口中塞滿米糠是希望她下輩子做牲口。人之惡毒,竟至於此!傳說,曹植還曾與甄氏產生過曖昧,還為她寫過一篇《感甄賦》,後來改名《洛神賦》。但這只是傳說,曹植比甄氏小十歲,這叔嫂二人在曹丕眼皮子低下搞小動作的可能性不高。據考證,《感甄賦》是小說《感甄記》的訛傳,與《洛神賦》並無關係。因為甄氏的緣故,曹叡身為長子卻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曹丕在病亡前幾天,才最終決定立二十三歲的曹叡為皇太子。如果曹丕能再活個二三十年,那很有可能輪不到曹叡繼位。臨死前,曹丕還任命了四位輔政大臣——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大將軍”我們之前說過,是軍方的一號人物,是八個名號將軍之首,到漢末之時更是成為了群臣之首。後來隨著戰爭的頻繁,八個名號將軍已經不夠用了,於是又將四徵、四鎮、四安、四平共計十六個雜號將軍提升為名號將軍。可能是二十四個名號將軍也不太夠用,於是這個“XX大將軍”作為名號將軍應運而生。編輯名字+大將軍=名號將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地位在四方、四徵、四鎮、四安、四平之上。輔政四臣中,曹真和曹休我們都介紹過,這裡介紹一下陳群和司馬懿。陳群出身士族,劉備做豫州刺史的時候將其闢除為別駕。劉備失敗後,陳群歸屬了呂布。呂布失敗後,陳群又歸屬了曹操。魏宮奪嫡時,陳群站隊曹丕,曹丕也把陳群當成嫡系。曹丕的嫡系還有同樣士族出身的司馬懿。司馬懿的父親叫司馬防,當年正是司馬防推薦曹操做的洛陽北部尉。後來曹操做了魏王,現把司馬防召到鄴城,並打趣道:你看孤現在還能去做一個縣尉嗎?司馬防回答:當初舉薦大王做縣尉正適合。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司馬防有八個兒子:長子司馬朗,字伯達。次子司馬懿,字仲達。三子司馬孚,字叔達。四子司馬馗(kuí),字季達。五子司馬恂(xún),字顯達。六子司馬進,字惠達。七子司馬通,字雅達。八子司馬敏,字幼達。司馬防的八個兒子並稱“司馬八達”,從表面上看,長子司馬朗(死於公元217年曹操三徵濡須時的那場瘟疫)最出色,因為他自幼見識超群、品行端正,然而名士崔琰卻對司馬朗說,你弟弟司馬懿聰明果斷,才智超凡,是你所不能及的。荀彧向曹操推薦了司馬懿。據《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瞧不起庶族出身的曹操,不願屈節曹氏,因此自稱中風不就徵辟。曹操感覺不對勁,就派人夜裡刺探虛實,司馬懿躺得溜直,一動不動,這才逃過一節。七年之後,曹操當了丞相,估計司馬懿的病再嚴重也該養好了,便再次徵辟司馬懿,並且下令,司馬懿要是還不來就抓起來。司馬懿慫了,只好答應。這一年,司馬懿三十歲。關於司馬懿的出仕,也有不同說法。據《北堂書鈔·卷113》引《魏略》記載,最初想招攬司馬懿的人其實是曹洪,然而司馬懿有大志,哪裡願意跟著曹洪幹,就自稱腿腳不好。後來曹操徵辟司馬懿,司馬懿立即扔掉柺杖,前來應命。這個說法可信度不高,司馬懿是一個很低調很懂人情世故的人,他這麼做豈不是徹底把曹洪得罪了?司馬懿完全沒必要給自己樹敵,敵人還是曹操的本家。司馬懿先後被曹操任命為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主簿,後來又做了太子中庶子(太子的侍從官)。其實曹操不太待見司馬懿,因為這個人有“狼顧之相”。所謂“狼顧之相”,就是狼和狗可以雙肩不動180°回頭。正常人當然不可能轉這麼大角度,除非不計後果,但確實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接近甚至達到180°。“狼顧之相”被古人認為是狼心狗肺陰險狡詐的表現,司馬懿因“狼顧之相”受到曹操的猜忌,但好在他勤勤懇懇地為曹操工作,又沒什麼過失,所以曹操也沒把他怎麼樣,他甚至還成為了曹丕的親信,在奪嫡之戰之中多次為曹丕出“奇策”。曹丕非常器重司馬懿,稱帝后更是對其大加封賞。曹丕出征,就讓司馬懿留守後方。也就是說,司馬懿之於曹丕,相當於荀彧之於曹操,諸葛亮之於劉備。司馬懿有一個綽號——冢虎。這個綽號不見於任何史料,應當是出自宋、元以來的評書板畫。可能是因為司馬懿後來成了諸葛亮的宿敵,諸葛亮有“臥龍”之稱,所以古代網友也幫司馬懿取了一個,如此一來,二人的敵對便是“虎嘯龍吟”了。
曹丕死後,司馬懿得到了新帝曹叡的進一步重用。那麼,曹叡為什麼重用司馬懿?司馬懿的表現又如何呢?
下節再聊。
日期:2022-03-17 06:36:41
第一百二十五節初露鋒芒
上一節我們聊到,曹丕死後,司馬懿得到了新帝曹叡的進一步重用。那麼,曹叡為什麼重用司馬懿?司馬懿的表現又如何呢?
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七月,也就曹叡即位僅僅兩個月之後,孫權就出兵北伐曹魏,目標有兩個:第一個是廬江郡。廬江郡長期被曹、孫各佔一半,因此魏國和吳國各有一個廬江郡。孫權派部將審德屯兵於吳國廬江郡的皖縣,窺伺合肥。曹魏揚州戰區總司令曹休先下手為強,直接南下攻破皖城,斬殺了審德。第二個是襄陽郡(從南郡中分出來的一個郡)。孫權率大軍從江夏郡的武昌縣出發,沿長江逆流而上進入漢水直奔襄陽。江夏郡同廬江郡一樣,一分為二,曹、孫各佔一半,兩國各有一個江夏郡。曹魏在漢水邊有一座重鎮——石陽。孫權親自包圍了江夏郡的石陽縣,同時命諸葛瑾和張霸繼續沿漢水北上攻打襄陽。這是當年關羽夢寐以求的地方,如今孫權打算幫關羽完成這個遺願。曹叡一方面命撫軍大將軍司馬懿鎮守襄陽郡,一方面命治書侍御史(掌管疑獄的審理)荀禹慰勞江夏郡。司馬懿成功擊敗了諸葛瑾,並斬殺了張霸。荀禹至江夏,沿途徵發所經縣的縣兵及所帶步兵和騎兵共一千多人登山舉火,孫權以為魏國援兵已到,便撤兵了。一年後,司馬懿被曹叡委以荊州戰區總司令的重任。曹叡重用司馬懿的原因無非兩點:第一,司馬懿是曹丕指定的輔政大臣;第二,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已經得到實戰檢驗。但曹叡事實上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說。諸葛亮從南中回成都一年多以後,就著手北伐曹魏。畢竟現在人心思漢,政治上還有點優勢。再過個幾十年,大家早把漢朝忘了,誰還理你興復漢室那一套?另外,一旦人民過上安生日子,誰還願意打仗?就如當年張良勸說劉邦一定要追擊項羽的原因一樣,“民志既定,則難動也”。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三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請求北伐,隨後諸葛亮率大軍北駐漢中郡,但他並沒有立即北伐,而是忙於訓練士兵和囤積糧草。當時,大量軍糧要從城都轉運而來,路途險遠,運輸困難。諸葛亮將這一艱苦的工作交給其從哥哥諸葛瑾那裡過繼來的養子諸葛喬。諸葛亮貴為丞相,卻無特權思想,以身作則激勵將士實屬難得。諸葛喬次年病逝,年僅二十五歲,死因史無記載,可能是累死的。諸葛喬的死並沒讓諸葛亮意志消沉,他仍舊在尋找機會。諸葛亮敏銳地發現,在曹魏帝國龐大的版圖上,有一塊是鬆動的,這塊鬆動的地方叫新城郡,它的管理者叫孟達。當初劉封、孟達不救關羽,關羽敗亡之後,孟達知道自己闖禍了,加上劉封作為自己的頂頭上司常常欺負自己。孟達索性帶著自己的軍隊投靠了曹魏。曹丕見了孟達後非常喜歡,又讓夏侯尚和徐晃帶兵與孟達一起攻取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孟達勸降劉封無果後,武力趕走了劉封。最終的結果是劉備處死了劉封,而曹丕將三郡合併為新城郡,並任命孟達為新城太守。事實上,曹魏上下大多反感孟達,覺得他不是什麼好鳥,一而再地背叛主上。相信孟達的只有三個人——曹丕、桓階、夏侯尚。桓階出身士族,曾被長沙太守孫堅舉為孝廉。孫堅戰死後,桓階為報恩,冒死向劉表要回了孫堅的屍體。後來又說服張羨起兵反劉表,投曹操。曹操平定荊州後,桓階自然被重點提拔。曹丕、曹植奪嫡之時,桓階旗幟鮮明地站在曹丕一邊,曹丕稱帝后,桓階又是被重點提拔。桓階病重時,曹丕親自來探望,說:我打算以後託孤給你,挺住!最後桓階還是沒挺住,先曹丕而去。諸葛亮駐軍漢中郡的時候,桓階、夏侯尚、曹丕相繼去世,陳群接替桓階做了尚書令,司馬懿接替夏侯尚做了荊州戰區的總司令。陳群、司馬懿都是反感孟達的,孟達感覺到了恐懼,而諸葛亮感覺到了機會。諸葛亮寫給孟達,希望孟達能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孟達也答應了。孟達的新城郡屬於曹魏的荊州體系。司馬懿接到訊息後,在未得到朝廷指示的情況下就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前去討伐孟達。孟達以為司馬懿會走正常流程先向皇帝報告再出兵,至少一個月才會來,結果司馬懿八日到達城下,八路強攻,十六日破城,孟達被斬殺,傳首京師。據《晉書·宣帝紀》記載,是諸葛亮故意洩露了這一訊息,目的是堅定孟達叛魏歸蜀的決心。這一說法並不靠譜,拔苗助長不是諸葛亮的風格,小心謹慎才是。但不管怎麼說,司馬懿這一仗打得確實漂亮,體現了其用兵堅毅、果斷的特點。在這一次與諸葛亮的間接交手中,勝者無疑是司馬懿。司馬懿在來荊州上任之前一直從事文職工作,從未帶兵打過仗,但他斬張霸、擒孟達,用兵果決得如同久經沙場的老將一般,實在令人驚奇。只能說,天賦這種東西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