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回國後,諸葛亮再次派鄧芝出使吳國,締結盟好。吳、蜀聯盟的關係確定後,諸葛亮終於可以放心地對南中下手了。那麼,諸葛亮南征順利嗎?
下節再聊。
日期:2022-03-14 10:56:13
第一百二十二節平定南中
上一節我們聊到,張溫回國後,諸葛亮再次派鄧芝出使吳國,締結盟好。吳、蜀聯盟的關係確定後,諸葛亮終於可以放心地對南中下手了。那麼,諸葛亮南征順利嗎?
南中在益州最南部,是一個從技術到文化,從思維到格局,全面落後的地區。南中一共四個郡,越嶲(suǐ,一說xī)郡、牂(zāng)柯郡、益州郡、永昌郡。造反的是前三個。越嶲郡的造反者是叟王高定(一說高定元),他殺死了郡將焦璜(huáng);牂柯郡的造反者是太守朱褒,他殺死了從事常房;益州郡的造反者是漢族豪強雍闓、蠻族首領孟獲,他們殺死了太守正昂,並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吳國。蜀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大軍從成都沿汶水(今岷江)南下到達犍為(qiánwéi)郡的僰(bó)道縣,隨後分出一支部隊由馬忠率領,向東殺奔牂柯郡。諸葛亮親自率領主力向西沿瀘水(今金沙江)、卑水(今美姑河)殺奔越嶲郡。這裡有人會有疑問,馬忠是什麼人,何德何能與諸葛亮分兵平叛?馬忠是益州本地人,沒什麼名氣,也沒什麼功績,但劉備生前很看重他。即便這樣,以馬忠的資歷也絕不足以單獨帶兵,那諸葛亮為什麼要重用馬忠呢?原因在於,蜀國的一流武將趙雲等人都沒來,諸葛亮無大將可用,就只好用馬忠,順便考察一下他的能力。那諸葛亮為什麼不帶大將來呢?一是趙雲等人都有自己的防區,二是諸葛亮根本就沒瞧得起南中叛軍。從南中叛亂到諸葛亮出兵,其間整整兩年時間,諸葛亮對外北拒曹丕、東和孫權,對內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似乎把南中叛亂這事都忘了。在諸葛亮眼裡,高定、雍闓、孟獲、朱褒等人都是戰五渣,你鬧任你鬧,等有空的時候現收拾你都來得及。現在,諸葛亮正好有空。諸葛亮到達越嶲郡的卑水縣後就不再前進了,而是等著高定的叛軍集結,這樣可以一網打盡,省時省力,這與當年曹操徵潼關時等著關中諸將集結的思路是一致的。高定受到諸葛亮強大的軍事壓力後,向益州郡造反的兄弟們求援,雍闓、孟獲便率軍北上援助高定。然而叛軍之間發生了內訌,高定的部下竟然殺死了雍闓。諸葛亮向高定發動攻擊,高定連戰連敗,最終全軍覆沒。雍闓、高定都死了,孟獲帶著人馬向老家益州郡撤退,諸葛亮當然不會放虎歸山,便立即率軍展開追擊。同年五月,諸葛亮渡過瀘水,進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氣候、地形等困難後,在益州郡昩(mò)縣以北地區追上了孟獲的部隊,經過激戰,生擒孟獲。此時益州郡的南部也已經被平定了。原來,在牂牁郡還有一支部隊由庲降(láijiàng)都督李恢率領,庲降都督是南中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相當於“南中牧”,治所在牂牁郡的平夷縣。按照正常作戰思路,諸葛亮應該讓李恢協助東路軍的馬忠共同平定牂牁郡,然而諸葛亮卻命李恢離開牂牁郡,走小路直插益州郡南部,李恢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佔領了孟獲的老巢,這也是促使孟獲投降的原因之一。最終李恢與諸葛亮會師於昩縣,而牂牁郡的叛亂者朱褒力量很弱,就是個跟著瞎起鬨的,被馬忠順利平定。隨後,諸葛亮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南中平叛勝利結束。整個南中平定戰的過程中,兩個非常有戲劇性的故事流傳甚廣,我們不妨說一說。第一個故事是馬謖獻策。據《三國志·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記載,諸葛亮南征時,馬謖送軍數十里,臨別前諸葛亮主動向馬謖討教計策。馬謖對諸葛亮說,想要徹底解決南中叛亂,應當“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總之就是要讓蠻族人心服口服,諸葛亮覺得很有道理,就採納了這一建議。馬謖的心戰,後世侈為美談,但這裡卻有問題。第一,諸葛亮不可能無腦作戰。南征這麼大的事情,諸葛亮出征前必然已經擬定好了全面計劃,怎麼可能臨行前才敲定最高作戰宗旨?從南中叛亂到諸葛亮南征,整整兩年的時間難道不夠諸葛亮想明白的?第二,馬謖沒必要故弄玄虛。馬謖是諸葛亮的參軍(軍事參謀),有時諸葛亮和馬謖談論軍國大計一談就是一個通宵。馬謖有充足的時間向諸葛亮闡述自己的想法,為什麼非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肯說出計策?所以馬謖獻策這個故事顯然是杜撰的。第二個故事是七擒孟獲。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為了徹底降服孟獲,將他抓了放,放了抓,反覆七次,孟獲最終心服口服。這個故事也是疑點重重。第一,高定的勢力要比孟獲強得多,諸葛亮對待高定的態度尚且是一擊必殺,為什麼對孟獲如此耐心?第二,雙方交戰七次,刀劍無眼,怎能保證次次生擒?就算孟獲命好每次都能僥倖保全性命,那估計身體也早被砍得殘缺不全了。現代史學家呂思勉的評價是:“七縱七擒事同兒戲”。《御批通鑑輯覽》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的確,南中荒蠻之地,到處都是深山老林,孟獲隨便找個地方躲起來也不至於受此大辱。所以這個故事也是假的。另外,無論是《襄陽記》中說的“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返”,還是《漢晉春秋》中說的“南人不復反”都不是事實。事實是,諸葛亮剛一走,南中又叛亂了,當然實力大不如前,被李恢剿滅。後來南中又陸陸續續反叛,馬忠、張嶷(yí)等將領都參與了南中平定。但總體來說,南中相對穩定。平定南中後,諸葛亮採取以夷制夷的辦法,讓當地豪強自治。南中地區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源源不斷地輸送出來,當地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也成為了蜀國精銳的戰士,號稱“飛軍”,蜀國國力因此強大起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