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現代形態的首要問題是:創造的唯一性原則
,遇到了創造的價值論原則
。
人在創造中點化自然、釋放自然,最後也要把自己和創造一起變成一種形式化了的“自然”。這第二個“自然”,就是與天相生、與民相親
的客觀創造物,可稱之為“人化的自然”。
然而,既然藝術創造的成果是一種精神虛設,它又何以能與天相生、與民相親呢?
這裡就必須有一個讓精神虛設變成精神成果的“被接受”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創造的說服力
。
創造的說服力是一個艱深的概念。為了說明它,我想引述一位現代畫家的話。這位畫家叫德西迪裡厄斯·奧班恩,澳大利亞人,曾任聯合國的視覺藝術委員會**。他在《藝術的涵義》一書中寫道:
有個農民看到一位紳士的肖像,他仔細地端詳後感嘆道:“不管他是誰,這張畫極像他!”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笑了。可是當我看到倫勃朗作的他的母親的肖像時,我意識到自己實際上也有同樣的感覺,使我慢慢笑不起來了。這兩種情況都是被藝術家的說服力深深打動的結果。除了現實的說服力以外,還有一種我所稱為的創造的說服力,這和現實很少或沒有關係。創造的說服力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外行引進創造的世界。
《藝術的涵義》
奧班恩還說,這種創造的說服力與真實的說服力有著本質的區別。對一位創造力勃發的出色畫家來說,“當注視著人體或動物的形體時,客觀的解剖知識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對創造力的障礙”。對此,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乃是:“希臘雕塑的全盛期是在公元前5世紀,那時不像後期那樣把解剖應用於客觀性狀,而是應用於實際感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