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弟子的終極理想是“為帝王師”,而不是“為帝王”,和最高權力合作是歷代儒門的現實選擇,後世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八股文取士,沒人說半個不字,現在的楚風用新儒學和大漢法律取士,士人們自然要主動去讀《四書新解》、《五經新編》和《大漢欽定憲法》。
有錢、有人,楚風很快就有了他所希望構建的政權體系,庶政官員們緊隨著漢軍北伐的腳步,把這一體系建立在所有的光復區。
七品以上,要麼任用故宋時期有清名的官員,如文天祥、鄭思肖、曾淵子等等,要麼以琉球、臨安政法學院畢業生充任,或者科舉考出的進士直接任用,或者舉人經學院培訓除授;七品以下基層官吏,則三分之一選用本地賢良包括地方上的起義抗元領袖,三分之一留給漢軍傷病退役中下級官兵,三分之一給科舉出身的秀才。
唐朝時候,科舉一科取士不過數十人,到百餘人已是極多;故宋朝喜養士,也不過數百人;大漢帝國的行政機構延伸到鄉鎮,遠比唐、宋規模龐大,臨安科場一年取士數千,還在四川、荊湖、閩廣、中原等地新開“恩科”,讓士人們就近考試、就近做官,免得長途往來耽誤時間,以便儘快建立完善基層政權。
除了臨安的“正科”,閩廣、荊湖等地的“恩科”,另外還有沿海各地開的“番科”——番科不是錄用番人,而是取會番語、瞭解番事夷情的人,充實到南洋總督府、北洋總督府,分派高麗、日本、呂宋、三佛齊、占城等國事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