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也是巴拉姆最擔心的地方。
要知道,當時以軍在北方戰場上的作戰部隊已經超過一百二十個旅,巴拉姆只動用了五十個旅,就是知道德拉過於脆弱,必須留下足夠的預備隊,而這些部隊主要集中在約旦北部地區。
戰鬥開始後,以軍的進攻行動比較順利,沒有遇到多少麻煩。
當時,前線的以軍突擊部隊甚至很少遇到頑強抵抗的敘軍,幾乎是在向前行軍,根本沒有爆發大規模戰鬥。
當然,這與虞世輝的部署有關。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以軍鑽進設定好的口袋裡面。
只是,敘軍在不抵抗的情況下主動後撤,有點弄巧成拙。
當天晚上,巴拉姆給左翼的前線指揮官下達了五次命令,每次都是讓他們控制好部隊的推進速度。
如果敘軍進行了頑強抵抗,恐怕結果會有所不同,即以軍將提前把側翼暴露出來。
結果就是,到二十六日天亮的時候,以軍在德拉左翼戰線上只推進了十公里,而且首先與鎮守戈蘭高地後方的第十三集團軍的兩支突擊叢集遭遇,打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隨後雙方都主動撤了下去。
這個速度,完全在巴拉姆的控制之內,
可惜的是,並不在羅林森的計劃之內,因為羅林森覺得這還不足以把中敘軍團的主力部隊吸引過去。
二十七日上午,巴拉姆與羅林森進行了一次簡短的磋商。
羅林森明確要求巴拉姆加快推進速度,儘快把中敘軍團的主力吸引過去,因為美軍在霍姆斯方向上的進攻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所以羅林森認為中國軍隊的主力在霍姆斯附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