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節 孃家情結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我很喜歡回孃家。

這大概是女兒家的通病,儘管有一句“嫁出女兒潑出水”的成語,很讓人寒心的。

我孃家在市中心很短很窄的一條小馬路的一條很小很淺的弄堂內。兩排低矮的三層磚木結構夾著一道寬不過四、五步的空間,南北兩頭有兩個出口。也不知什麼時候傳下來的規矩,南出口叫前弄堂,北出口叫後弄堂,老少子民竟沒個會弄錯的。

弄堂裡有許多未成章法卻代代相傳的規矩。比如中秋月餅要吃杏花樓的,婚嫁照相一定要去“王開”。比如有人生病住進了仁濟醫院,風聞此事的鄰居們會排了隊輪流領用那每次只限兩人入內的探視牌,拎了水果點心之類去問寒噓暖。但各家門口的水龍頭卻很是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剛登過便池的本弄居民也總是僵了幾根手指頭走回自己家門去沖洗,從不肯就近開人家的龍頭涉了貪小之嫌。比如除夕夜家家都“守歲”,年初一戶戶都放鞭炮,任何禁令不起作用任何教訓都不接受。比如弄內某翁姑享高壽無疾而終,其家人必得備大批碗碟以饗鄉鄰,很榮耀地充當一回賜福增壽於人的救世主;但人們別了逝者從火葬場回來,又務須在弄口跨越一個熊熊燃燒著的花圈,無論男女老幼,據說不作這麼一次馬戲式的騰躍動作便要染了晦氣的。

這麼多源遠流長的規矩,哪些可稱優秀傳統,哪些要劃歸陳規陋俗,哪些算作民族特色,哪些當追溯為外來影響,哪些為國粹,哪些為洋場海派,我總覺得很難分得清楚。一地一處一村一弄堂的民俗民風人情世故,不是中藥鋪裡的梗梗葉葉,可以一一放進某個抽斗裡去,也不是落到批評家手裡的某篇小說某首詩,大筆一揮便可納入某個主義掃向某個流派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