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觀點,與先前流行的論斷——明代以後中國已經落後於西方,大相徑庭。
其實在彭慕蘭之前,西方學者早就發表過類似的論點。歷史學家弗蘭克(AndreGunderFrank)指出,1500~1800年的世界經濟中心不在歐洲,而在亞洲特別是中國,無論從經濟分量看,還是從生產技術、生產力看,或者從人均消費看,歐洲都談不上稱霸。
“外國人,包括歐洲人,為了與中國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國人支付白銀,這也確實表現為商業上的„納貢‟”;“中國憑藉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製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順差”
經濟學家麥迪森(Angus Maddison)更加言之鑿鑿,甚至列舉了GDP的資料。他說,在歐洲工業革命完成以前,中國和歐洲(不包括前蘇聯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1700年,中國和歐洲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世界GDP中所佔比重,分別為23.1%(中國)、23.3%(歐洲);
1820年則分別為33.4%(中國)、26.6%(歐洲)。
1700~1820年間GDP增長率,中國為0.85%,歐洲為0.65%。
麥迪森還認為,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比重,公元1000年為22.7%,1500年佔25%,1600年佔29.2%,1700年佔22.3%。而1600年歐洲各國的情況是,法國4.7%,義大利4.3%,德國3.8%,英國1.8%;1700年法國5.3%,義大利3.9%,德國3.7%,英國2.9%。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