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但不能因為缺少了司禮監的制衡就認為內閣不好,相反,它依然是遠超時代的優秀機制。
從級別上來說,它只是一個沒有品級的議事機構,誰進誰出完全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內閣學士擁有宰相的職權,卻沒有宰相的頭銜。
這一點很關鍵,古今中外官場最講究名正言順,內閣學士恰恰缺了名。
沒有‘名’的情況下,如何做到‘言順’呢?來自於皇帝的背書,也就是批紅。
而在明朝之前,宰相是可以越過皇帝行使權力的。
甚至皇帝的很多命令沒有宰相同意都可以視為無效,所以才會有皇權和相權之爭。
到了明朝一個內閣就解決了這個爭執。
我給你宰相的權,卻不給你宰相的名。你想行使權力,必須經過皇帝的背書。
沒有皇帝的批紅,宰相做出的所有決定都是廢紙一張。
在這種制度下,皇帝可以放心的把治理國家的權力下放給大臣,只要抓好批紅權就可以了。
這麼做的好處實在太多了。
對於大臣來說,他們擁有了更大的表現舞臺,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
對於皇帝來說,不用每天都埋首在桌案上有批不完的奏摺,可以專心去思考處理更重要的問題。
比如現在文易只要每天上上早朝、籤簽字就可以了,可以抽出大把的時間去寫書。
至於幾十年不上朝之類的,你堂堂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還當個毛的皇帝啊。還是趁早滅亡的好,免得禍害百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