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面對同金聯盟滅遼的大國際背景,藩屬國夏國國主李乾順的表現非常耐人尋味。
其人一面履行下國責任,派使接上國天子耶律延禧進入本國避亂。
一面又調兵遣將,大肆併吞無主的遼國國土趁機擴充夏國實力。
而對金國的招納,則暫時擱置,對朝堂上保遼還是降金的爭論也充耳不聞。
可實際上,當原本的“主流”必須親自下場與“末流”爭奪話語權時,這個“主流”就已經不配再做“主流”了。
隨著朝堂爭論的時間持續並不斷升溫,夏國原本占主導地位的“親遼派”的聲音越來越微弱,“降金派”開始逐漸佔據上風。
朝堂風雲變換,對於大部分背後有部族支援的夏國臣子來說,親遼還是降金的路線選擇無非就是利益得失而已。
在遼國滅亡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不會真有傻子挺身而出為宗主國殉葬。
但自身利益與大遼王朝捆綁在一起的夏王妃耶律南仙和太子李仁愛二人卻絕不可能置身事外,降金與否對他們來說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之前夏國數次出兵援遼,年僅十五歲的太子李仁愛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遼就是保自己的地位,降金就是送上自己的性命。
李仁愛年紀雖不大,但生於帝王之家,天生就比一般人對政治更加敏感,所有與遼國有關的事,其人都不敢不盡心。
眼見越來越難見到父王的面,為自己辦事的臣子也越來越少,夏國太子大急,只能冒險遣人通知天祚帝興慶府有變,宜早做準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