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聽明白了。
虞翻、沮授、桓階三人的意見看似大同小異,實際上都有自身的考量。
沮授希望朝廷能儘快開發南方,以南方稻穀補朝廷賦稅,減輕冀州的負擔。
冀州擔負著為燕然都護府、幽燕都護府以及北疆邊軍提供錢糧的重任,壓力很大。如果能從海路,將南方的稻穀直接運到北方,將大大減輕冀州的負擔。
虞翻則在開發南方之際,也不願意放棄對中原的滲透。畢竟就算都城南遷,都城也不會過長江,黃河、長江之間的中原仍然是朝廷的腹地,不能不給予足夠的重視。
而桓階的想法就更簡單了。他希望天子能在荊南四郡多駐留一段時間,將荊南四郡當作開發江南的典範,使荊南四郡搶佔先機,成為事實上的江南核心。
不能說他們私心作祟,只能說他們多年的習慣性思維無法擺脫地域利益的束縛。
這也是人之常情。
相比之下,周不疑還年輕,沒意識到地方利益對他的將來有多重要。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鄉黨,這是至理名言。任何時候,地方觀念帶來的認同感都是其他關係無法代替的。聽到鄉音,就等於找到了信任。
就在巨石之上,他們展開了討論。
開發江南,乃至開發交州,對大漢的將來至關重要,值得多花點心思。
一進南方物產豐富,絕非北方可比。只要解決了重山峻嶺帶來的交通問題,將大山裡的物產運出來,對朝廷財政的補充就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