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憤怒的公牛》究竟講述怎樣的一個故事,簡單的說就是英雄救美。
雖然俗套,不過也算是舊瓶裝新酒,在董熹看來屬於合格的動作商業片。
哪怕是在美國,也有著足夠多的受眾。
但問題的關鍵是,這是一部來自亞洲的電影,而代入感則是阻礙《憤怒的公牛》最大的挑戰。
所以董熹選擇用更加凌厲的剪輯手法,來讓影片的節奏變快。
讓觀眾沒有心思去考慮別的問題,只是一個勁的爽到底!
102分鐘的電影,董熹一共揮拳360多次,平均每15秒就是一拳,堪稱從片頭打到片尾。
而電影在北美的分級為pg—13級,就是因為大量的打鬥鏡頭,過於的血腥。
而且為了讓觀眾帶入感增加,董熹還在剪輯的時候大量使用拳頭的特寫。
再加上深入其境的擊打聲,透過影院的揚聲系統,就如同在耳邊響起。
簡單來說,就是讓觀眾感覺每次拳頭都砸在自己的身上。
人為的製造裸眼3d效果……
效果如何?看看杜蘭前面的那個黑人老哥,董熹每次揮拳,他都要抖一下。
當然,也有可能跟隔壁吳老二一樣,得了腦血栓。
《憤怒的公牛》花費的膠片在40個小時以上,其中拳頭的特寫就有5個小時,很多鏡頭都是多角度重複拍攝。
觀眾看到畫面中,反派被董熹一拳砸倒在地,或許覺得很簡單。
實際上為了追求真實感,這一拳是從演員挨的許多拳中挑選出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