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陳名夏是大元帥府的頭等紅人,揚州府縣當然有替他打公館,預備一切,專門包了一個士紳的宅子,三進小院,十分乾淨漂亮,院中傢俱下人齊全,住起來很舒服。
揚州首縣也是帶著下屬來伺候差使,這都是官場上一切應有的規矩,包括給陳名夏的禮金程儀,土物特產,揚州是好地方,運河必經之途,又是富庶之地,論起物產,十分豐饒,景色,也彌足可觀,而詩記之流,雖不及秦淮河上,不過也差足可觀。
所以這迎來送往的事,揚州本地做的十分嫻熟,首縣以下,辦差的人好幾十人,加上陳名夏自己的部下,還有大元帥府直衛派過來的侍衛,一個院子住不下,還包了兩邊的宅院,這才安頓下來。
在揚州十幾二十天,加上在淮安的一些功夫,陳名夏對鹽政也是略有了解,若說現在整頓,怎麼著手,已經是胸有成竹。
派得力幹吏分守鹽場,出產多少記錄明白,然後發往各地,按鹽引收取賦稅,根本是十分簡單的事。
管不下來,不過就是法紀廢馳,鹽場無人監管,任由鹽商虛報瞞報,中飽私肥,這百年之下,鹽商和勳戚、太監早結成了一張大網,鹽政敗壞,就是從太監請賞鹽引開始,到手之後,三文不當兩文的轉出來,鹽商們得了,就是大宗的財富。
現在國用如此艱難,豈能再放任自流?
想法一定,做事就很容易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