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陸游的婉拒,蘇詠霖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而且還有一點,就算人可以帶回來,思想未必一致。
陸游和他的家人、和他的友人之間未必有一樣的思想,他們之間未必能夠互相理解,強行帶來,不是好事。
家人或許還能諒解,友人就未必了,他那些做官的友人,做學者的友人,又有幾個人能夠接受革命思想呢?
就算是陸游本人,現在也還對暴力革命懷有疑慮。
在蘇詠霖看來,他的思想傾向上同情底層民眾,反感舊的統治階層對民眾的殘酷統治,對底層民眾的悲慘遭遇感到痛惜,但是反抗意願不足,推翻現行體制的意願不足。
陸游更加傾向於協商,傾向於走溫和改良之路,避免互相之間的決裂和戰爭,主張在和平的前提下推進明國利於民生的政策。
這取決於他的出身和他過去的經歷。
他眼中的官僚和底層民眾眼中的官僚不同,他眼中的官僚是有好有壞的,有貪官汙吏,也有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偉岸士大夫。
而底層民眾一般接觸不到偉岸計程車大夫,只能接觸到辦事的小吏,小吏們唯利是圖,底層民眾眼裡的官僚自然是清一色混蛋。
這種認知上的差距是陸游的思想傾向較為柔和與保守的緣由。
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行把陸游和他的家人、友人帶來,只會給他們帶去不必要的痛苦與折磨。
作為第一個因為認同思想而部分覺醒乃至於主動透露情報給明國的南宋官員,陸游的意義不在於他本人有多大的價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