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美國總統威爾遜是個極端自信的理想主義者,在他執政期間,美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經濟體。他覺得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美國應當放棄傳統的孤立主義政策,擔當起領導世界的重任,為此,他在做出對德宣戰的決定之後,曾於1918年1月8日提出了以建立國際聯盟和維護公海航行自由為基礎的、稱霸世界的“十四點”綱領。
很顯然,他的國際聯盟體系中少不了德國的身影,這也是他為什麼總是幫著德國人說話而拼命壓制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的主要原因。他的想法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因為英國人的目光只注重歐洲,而威爾遜卻在放眼整個世界。
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不可能不瞭解英、美兩國的戰略意圖,與工於心計的勞合?喬治一樣,克里孟梭也在故意裝傻充愣,並多次借題發揮與威爾遜針鋒相對,其主要目的不外乎兩個,第一,撕裂德國確實能將東邊的風險降低,第二,利用法、德此消彼長的機會增強與英國人叫板的能力。
和談中,姿態最高的還是東道主德國,施特雷澤曼總理一直都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對美、英兩國也非常尊重,這讓威爾遜的心裡充滿了疑慮,他覺得非常奇怪,英、法兩國以前都稱德國攻擊性太強,而且蠻橫無理,是戰爭的罪魁禍首,然而,自和談開始以來,德國一直保持著紳士風度,而英國也一直在維護德國人的利益,反倒是法國在步步緊逼、層層刁難,這可真是道聽途說不如耳聞目睹。於是,他越來越感覺到德國是美國今後不可多得的堅定盟友,對於美國領導全世界非常有益,甚至是得力的幫手,更決不能讓這個可靠的夥伴投入紅色蘇聯的懷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