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和竭澤而漁,並不太一樣。
於治國上,飲鴆止渴,更多的是指明知道日後的危機,但為了一時急用,不得不主動埋下這個危機。
當然大部分時候,都是王朝中後期,開始玩飲鴆止渴的套路。
比如劉鈺兩淮鹽改之前,萬曆四十五年,袁世振的鹽政改革,那就是標準的飲鴆止渴法,而不是竭澤而漁。
袁世振的改革,等於一次性打包出讓了食鹽這等國家經濟命脈的收買運銷之權,並且可以世襲。
好處是,在萬曆四十五年這個風雨飄搖的節骨眼,籌到了鹽稅。
當然,壞處是,連改革的袁世振也很清楚,一次性打包出讓食鹽的收買運銷之權,日後必要出大麻煩。
只不過,飲鴆止渴者的想法,無非兩種。
一種,便是王八蛋才活二百年呢,相信後人的智慧,能解決這些麻煩。
另一種,便是先把毒酒喝下,不喝就要渴死。只要活著,便有無限可能,說不定毒發之前,就能找到解藥呢?若能吃了解藥,那豈不是還白白的嫖了一杯酒?
現在皇帝說的這番話,需要先弄清楚,皇帝說的鴆酒,毒性到底發作在哪?解藥,又是針對什麼的?
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就很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
在劉鈺看來,這麼搞,對大順王朝是毒酒,因為先發地區的資產階級,力量一旦壯大,就不會老老實實地不去吃掉內部市場。
這是劉鈺理解的飲鴆止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