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遺產 第224章 遷徙路(六)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震驚,亦或已經習以為常,都是社會意識。

而社會意識,依託於物質存在。

所以,這種震驚,道理很簡單。

因為物質存在方面,很簡單的道理:

其一:華北的生態已經崩了。

其二:開墾了兩三千年的土地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全面普及早已經沒有了村社公地。這裡的公地指的是村社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等,過早地完成了土地的排他性產權、或者說過早地完成了“圈地運動”的產權歸私問題,使得華北的自耕農只能接受秸稈作為燃料。

英國的圈地運動,解決的就是比如這片小山坡、或者這片小草地,到底是你的、還是我的、亦或者是公地體系下的大家都可以來砍柴放牛的矛盾。

這種“做飯燒什麼”折射出的社會物質基礎,甚至於,並非是華北一地的特色。

歷史上,華東蘇北的棉種改良問題,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因為租佃制度和奇葩的分成制,使得佃戶更願意種植秸稈多的本地棉,因為蘇南地區缺乏燃料,而這些本地棉的秸稈,還是能賣幾個錢的,並且蘇北棉田的奇葩分成制秸稈歸農。

物質決定意識,物質基礎就是這樣,那麼自然就會生出了面對著用原木劈柴生活做飯而震驚的心態。

當然這種物質條件,也並非全都是壞事。

辯證地去看,這是大順朝廷能夠支援開發京西煤礦、徐州煤礦的一個原因,並且成為和井鹽等配套進行了蒸汽機升級的契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