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對於皮特而言,就是政治生命的終結。
但他可以用他的屍體,化作營養,把他們的“愛國者黨”的政治力量滋養起來,也就是皮特和坦普爾家三分支的四家族同盟。
更重要的是可以打擊有“王者歸來”傾向的國王勢力,以及捲土重來的託利黨力量。
不過,代價就是皮特肯定是要下臺的。
總得有個人對戰爭的失敗負責,來平息民眾的不滿情緒。
皮特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
“是我拯救了英國,渡過了梅諾卡島之後的慘敗之年,迎來了之後的奇蹟年。但現在,卻沒人記得我拯救英國的功績,都想著把我趕下去。都是一群懦夫。我們的財政的確困難,可是難道法國人就很舒服嗎?他們的財政難道不比我們更困難嗎?”
格倫維爾承認,是皮特創造了奇蹟年。這得益於皮特給普魯士的補助金,得益於英國海軍的傳統,以及皮特的“封鎖法國、進攻殖民地、不上陸歐洲”的戰略。
但是,這種戰略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破綻。
整個戰略都是圍繞著“制海權”展開的。一旦制海權被別人拿走,那麼別人便可以用同樣的戰略來摧毀英國。
而制海權的背後,英國憑什麼有這麼多軍艦,這件事皮特避而不談。
英國的第一次大規模造艦,是在克倫威爾頒佈《航海條例》的前後,正是因為英國搞得近乎恐怖的貿易管制,依靠克倫威爾創造的“英聯邦”概念和殖民地強制銷售體系,對每艘商船增加15%的關稅,才發展出來了一支龐大的艦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