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再者,即使是遭遇了失敗,20萬軍隊,護送明英宗突圍也做不到嗎?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和兩方高層的決策脫不開關係,誰也不能否認,瓦剌也先的軍事才華要比明英宗高出不少。
明英宗抵達大同之前,就已經發現了也先選擇了退軍,也先退軍是懾於明英宗御駕親征嗎?當然不是,而是為了尋找機會。
明朝雖然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帶領下,一直壓著外族打,但並不是多麼安穩的朝代,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外族的威脅,比起宋朝還要動盪一些,宋朝時期,和周邊幾個國家打了不少仗,但誰也奈何不了誰,所以宋朝很長時間是不怎麼擔心外族攻破都城的。
再一個,明英宗御駕親征,這就將危險提高了好幾個層次,哪怕身邊也20萬大軍,也要防備外族襲擊。
起先大臣們規勸明英宗,但年少氣盛的明英宗自然聽不進去,可是到了大同,看到了戰鬥的場景,加上瓦剌行蹤可疑,明英宗自然也有點兒怕了,選擇聽從大臣們的建議,班師回朝,可是這個時候,他卻又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心存僥倖。
從明軍回軍的路線就可以看出來,明軍先是往蔚州走了四十里,然後又轉道走向了宣府,蔚州靠近中原腹地,宣府在邊界,如果瓦剌要進行襲擊,宣府是首要襲擊的目標。
在史書中,明軍改道的原因都歸結到了王振身上,是王振想要帶著明英宗衣錦還鄉,說走蔚州會踐踏莊稼,所以改道走了宣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