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麻子沒地方去,要是活著,他指定就在李大人的府裡,不過我約摸著,他應該已經被滅口了。”
華三望了步承啟一眼,滿是憂傷的說起了自己的猜測,
“他在詔獄,就是替李大人打聽打聽訊息,比如陛下想殺誰,誰又捱打了什麼的,其他的,我倒是沒發現過!”
“那誰招供,招的什麼,他問嗎?”
被步承啟一問,華三突然想起了什麼,猛的抬起了腦袋,
“問!包括你跟於大人見了幾次面,怎麼審王誠,怎麼審王文,他都問!也指定會告訴李大人!”
步承啟聽完了華三的話,臉色慢慢變的凝重了起來,他走到于謙身邊,沉聲問道,
“於伯父,您跟李大人交情如何啊?”
于謙見步承啟面色不善,心頭一緊,
“這!老夫與他政見不和,常常爭吵,這事滿朝皆知啊!”
話說的這裡,步承啟對整個事情也就大體有了個輪廓,毫無疑問,土木堡之變中,必然有李賢等一干文官的影子,無論他們參與了多少,恐怕都脫不了干係。
至於李賢,從見他第一面起,無論是孫之瑞還是石亨,都對他十分的懷疑,後來因為朱祁鎮被俘和急著送血詔,再加上朱祁鈺登基為帝,這些事情,自然也就沒人深究了。
透過土木堡之變,一干文官們一舉做掉了壓在他們頭上的三座大山(強勢皇帝、強勢太監、武將勳貴集團),迅速搶佔了他們留下的政治真空地帶。
皇帝直轄的中央軍隊(三大營)被文官們“改革”,軍隊的將領變成了他們任命,景泰時﹐從土木堡逃回來的三大營十幾萬人中選精銳十萬,被分成十營團練﹐對外宣稱是為了預備緊急呼叫﹐被稱為十團營。
十團營由總兵官一人統領﹐兵部尚書或都御史一人為提督,監軍一人。各營分設都督﹐號頭官﹑都指揮﹑把總﹑領隊﹑營隊等官。
京營規制至此一變。從此,皇帝的軍權被剝奪,武將勳貴也********,軍權徹底落到了文官集團的手中,皇帝再也不能直轄軍隊,以至於後來的明朝皇帝,都沒有再出兵對異族進行過有效的打擊。而文人統兵,也從此時起,成了所謂的規矩,悲催的大明,也成為了繼大宋以後,第二個亡國亡天下的朝代。
如果自己沒來大明的話,李賢和文官們下一步的動作,應該是藉著石亨曹吉祥打到徐有貞,而後打著替于謙報仇的旗號,把石亨推上思路,最後借勢一逼,把曹吉祥逼成了反賊。
待到朝中的幾個權臣都被打倒以後,他就會心安理得的坐上首輔的位子,而最終的結果,是文官集團獨霸朝綱。
第一卷飛黃騰達第一百四十章再談三權
轉了一圈,事情彷彿又回到了遠點,懷疑!只能說是懷疑!應為大家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李賢等人為了爭權奪利,出賣了數以萬計的軍隊,至於說想謀取首輔的位子,貌似也不算犯罪,只能說,他爭取進步的手段,有些過於陰損而已。
見大家都在那傻看著自己,步承啟無奈,把自己的想法說了說,大家聽完以後,也是氣憤不已,一干人中,只有朱祁鎮面色如常,為什麼出現現在這種情況,在大明,除了步承啟,恐怕沒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在自己繼位之前,大明的朝堂一直都很穩定,是勳貴們和文官們共同執掌朝綱,至於太監,由於朱老英雄的鐵規矩,一直沒能登上朝堂,至於去西洋的鄭和,在皇帝的眼裡,也就是個使者而已,跟國家大事,不沾邊。
可是自己繼位之後,因為寵信王振,宦官集團慢慢的也有了抬頭的趨勢,勳貴集團底子深後,有鐵飯碗在手,宦官不好欺負,於是他們邊跟文官過不去。
文官這幫子玩意,向來是自栩清高,節操往往不如妓!女,太監們自然也看不起他們,本以為這幫子玩意天天把自己誇的多好多好,會十分的難啃,沒曾想王公公雌威一震,眾文官刮鬍子的刮鬍子,認乾爹的認乾爹,群魔共舞,上演了一出宦官與文官交融的大戲!
如果事情就這樣了,宦官與文官相互交融了,倒也不是什麼壞事,偏偏文官們都是些白眼狼,眼看著乾爹混的風生水起,自己這邊也有了一定的根基,便開始策劃著搶班奪權!
可是朱祁鎮對王振太信任了,信任到了誰的話也聽不進去,文官們只好把鼻子一捏,把自己的貪婪壓在了心底,他們抄起自己手中的筆桿子,把自己的屁股改正成了臉蛋子,藉著那厚厚的臉皮,頑強的在朝堂上活了下去。
當然了,有節操的不是沒有,可惜,只有一個,就是于謙,不過後果,也是很嚴重滴,因為他對著王振一陣猛噴,被王振同志打進了詔獄,差點沒把性命丟掉。
在文官們被打壓的裝了兒子裝孫子,畫了屁股當臉蛋的時候,他們的機會終於來了,瓦剌入侵大明。
翻翻歷史,大家應該能看出來,其實從朱元璋他老人家開始,皇帝御駕親征,親王衝鋒陷陣就沒有斷過,因為和元朝是死敵,就算北元不來找事,他們沒事的時候也會帶著兵馬去草原上轉上幾圈,砍幾個人頭宣示下武力。
可是到了朱祁鎮這裡,卻被文官們大加阻止,其實意思很明白,文官只會動筆桿子,對打仗基本是一竅不通,現如今大家都混成太監的孫子了,若是再打了勝仗,勳貴集團和宦官集團就會更加強大,他們的孫子生涯也將無休止的繼續下去。
於是,為了搶班奪權,文官們終於爆發了,為了事情能夠辦的順利,他們聯絡了好多人,許諾了好多的東西,在他們義正言辭的感召下,楊洪郭登之輩紛紛被拉下水,而朱祁鎮的五十萬人馬自從離開了京師,實際上就已經成為了一支孤軍。
不出所料,土木堡戰敗,朱祁鎮也很不幸的成為了瓦剌人的俘虜,勳貴集團遭到嚴重打擊,宦官集團基本覆沒,文官們的機會終於來了。
為了發洩自己的怒火,為了讓宦官集團背上黑鍋,這幫孫子們在朝堂上上演了一場鬥毆的大戲,一個個義憤填膺的對自己昔日的爺爺大罵不已,對自己的同類拳打腳踢,終於罵臭了王振,打死了馬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老子和他們,不是一夥滴!
從那以後文官就掌控了整個朝堂,而於謙,卻被他們當成了代表人物推到了前臺,從那以後,京師的駐軍被文官接手,甚至連錦衣衛,都要服從他們的命令,勳貴集團和太監集團,在朝堂上也慢慢的失去了蹤影。
可以肯定的是,勳貴集團和宦官集團的節操,要遠遠高於文官,因為在被打壓的八年裡,沒有一個宦官為了巴結文官長鬍子,更沒有一個宦官和勳貴,為了升官認這幫子孫子當乾爹,在殘酷的鬥爭中,在極度不利於己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閉口不言,卻沒有選擇屈服,擦乾了眼淚,養好了傷口,終於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發動了他們的反擊。
毫無疑問,勳貴和宦官選擇的切入點確實有點問題,他們在朱祁鈺無後的情況下,聯合了文官集團中又一個極不要臉的徐有貞,一起弄了個奪門之變,併成功的把軍權奪到了手裡。
日期:2020-08-26 07:26